:::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發展北斗衛星對我之影響與因應之道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劉啟文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3:6
頁次:頁114-125
主題關鍵詞:北斗衛星導彈巡弋飛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寇世維(20050500)。中共衛星科技發展對我軍事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20(5),10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龐之浩(2006)。「北斗」系列導航衛星獨特的太空指南針。太空探索雜誌,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杭仁(2006)。歐洲伽利略試驗導航衛星一炮打響。太空探索,2006(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應紹基(20030600)。中共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國防雜誌,18(12),86-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應紹基。中共發射「北斗一號」導航衛星之展望。全球防衛雜誌,197,4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天兵(2003)。「伽利略」導航衛星。現代通信,200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海(2004)。伽利與GPS-導航之戰。中國航天,2004(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子力(2006)。伽利略歐洲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航天,2006(4),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遠平。中共衛星發展下我臺澎防衛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19(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軍愛國者飛彈部隊首度揭密。尖端科技軍事雜誌,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學思(2005)。從探空4號火箭發射談臺灣運載火箭與彈道飛彈未來之發展。尖端科技雜誌,249,6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兵(2006)。透視臺灣反導系統建設。軍事文摘,2006(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立德(2005)。檢視我國巡弋飛彈特性需求與效能。尖端科技,2005(7),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潤庚(2005)。如何防禦雄風2E巡航導彈。中國航天,2005(1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劍(2006)。臺灣海峽導彈戰雜談。兵器知識,2006(1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立德(20051000)。我國下一代衛星發展計畫簡介。尖端科技軍事雜誌,25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嘉律。探空五號火箭升空。尖端科技雜誌,25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學思(2005)。從探空4號火箭發射談臺灣運載火箭與彈道飛彈未來之發展。尖端科技雜誌,247,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顧偉(2004)。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2003)。導彈武器與航天器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科學院(20030212)。2003高技術發展報告。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永剛、劉玉文(2003)。軍事衛星及應用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61012)。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新聞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風明(2001)。導彈--戰爭的革命。北京:海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蔡志昇(20060911)。中共航天戰發展之研究,龍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希季(20020313)。把開發天疆作為國策加快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美國防部(2008)。中共軍力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70203)。我國第四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www.news.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振榮(20060208)。北斗導航運用進入關鍵階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明(20061031)。國防部2006年10月31日記者會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