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國小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素材融入教學之研究
書刊名:教學科技與媒體
作者:林羿妏林佳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i-wenLin, Chia-ju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8
頁次:頁51-69
主題關鍵詞:成效科技國家型數位典藏科技計畫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NDA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黃俊夫、范成偉、楊裕琦(20060600)。數位典藏應用於九年一貫課程教學之探討。科技博物,10(2),5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愛玲(20051200)。數位典藏在小學的探究學習。國教輔導,45(2)=370,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明洲、周慧蘭、楊倍箕(20051200)。數位典藏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學習網站之發展與應用。花蓮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21,99-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rless, J.(1995)。Professional technology skills in business: Implications for preparation。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8(4),75-88。  new window
5.全中平(20051100)。利用國家數位典藏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模組式課程設計探討。教育研究,139,119-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明德、許凱琳(20051200)。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活動。教育資料與研究,67,5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崔夢萍(20011100)。國小教師電腦融入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6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佩珊、黃國鴻(2007)。結合電子地圖與數位典藏資源融入國小鄉土教學之研究。96年度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391-4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淑美、鄭青青(2007)。數位典藏資源在幼稚園主題課程上的運用--以「詩」的主題為例。96年度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409-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申在、王慧蘭(2007)。以「學習者」和「在地」為起點的文化/科技創意學習--數位典藏、資訊融入與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的實踐和反思。96年度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270-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臧又萱、臧芷伶(2007)。數位典藏融入「藝術與人文」教學網站設計:以「沙灘上的寶貝」為例。96年度數位典蔵「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451-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育興(2007)。數位典藏融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動物分類教學之教學案例。96年度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193-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寬重(2007)。經典意象、珍藏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懷駿(2007)。數位典藏素材融入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教學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筱涵(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峻維(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麗英(2006)。台北市高中歷史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雅文(2006)。數位典藏應用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之研究--以荷蘭殖民臺灣時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珍萍(2004)。台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佳蓉(2006)。台灣資訊種子小學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uller, J.、Farrington, J.(1999)。From training to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Navigating the transi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  new window
3.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市:松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牛津線上大辭書,http://www_oxfordreference.com/views/SEARCHJRESULTS.html?y=15&q=Digital%20Archiving& x=21&ssid=52803064&scope=global&time=0.367101756661338, 2007/05/03。  new window
2.Albrycht, E.(2005)。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http://futuretense.corante.com/archives/2005/09/07/an_introduction_to_human_performance_technology.php, 2009/01/15。  new window
3.Tosti, D.(2006)。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http://www.bptrends.com/publicationfiles/02%2D06%20WP%20HPT%20%2D%20Tosti%2Epdf, 2009/01/15。  new window
4.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2009)。What Is HPT?,http://www.ispi.org/content.aspx?id=54, 2009/01/15。  new window
5.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guideline(9006).pdf, 2009/0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olovitch, H. D.(2007)。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ma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