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象”與“思”--關於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關係之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陳振濂
作者(外文):Chen, Zhen-li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
頁次:頁17-27
主題關鍵詞:理論研究創作實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書畫篆刻界與其他藝術界對學術研究的“首重技術”型思維,與文學界對學術研究的“獨立自主”型思維之間,正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書畫藝術的研究家大約可分為兩種,第一類是承擔著書畫藝術創作評價、技法解析、作品評論工作的學者,第二類是承擔著書畫藝術歷史發展規律的梳理、把握與原則、學理、觀念確立工作的學者。從學術研究的獨立性來看,如果有了“創作實踐經驗”的積累與支持,會使美感的獲取、審美的展開以及思考、判斷更加準確。但是,“創作實踐經驗”肯定不是唯一的依賴物件,對一個現時的藝術學者而言:抽象的思辨力、宏觀的把握能力、對術語與概念的歸納、推理能力,對因果關係的邏輯演繹能力,是一個更直接、更重要的所在。“象”是可視的,故爾書畫藝術創作家們的表述語言,是形象。“思“是可讀可理解的,故爾學者、批評家、研究家們的表述語言,是語言文字。對一個優秀的書畫研究者的水準檢測,不在於他與“象”(圖像)的關連度,而在於他給予“思”(文字)的獨立程度與精深程度。只有這樣,學術研究(書畫著述)才有可能是獨立的而不是依附的。創作實踐不是一種理論證明過程:它不屬於“思”的領域,它不以語言文字作為“思”的記錄的載體。能擁有創作實踐經驗的書畫理論研究家,是我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才。“創作實踐經驗”應該是配角而不是主角。書畫理論研究家的立身之本,是“學”而不是“術”,是“思”而不是“象”。即使是沒有創作實踐經驗,只要有極強的“思”即思考力、思辨力,照樣可以成為書畫學術研究方面的高端人才。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