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棒球旋轉式揮擊的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邱定城邱文信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3:3=90
頁次:頁93-101
主題關鍵詞:直線式揮擊旋轉式揮擊棒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178
棒球一直以來都是國人相當熱愛的運動,一場比賽的勝利除了仰賴投手優異的表現外,打擊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現今揮擊理論的討論方向,已經從修正傳統直線揮擊理論變成比較直線式與旋轉式揮擊之間動能產生與運用差異的研究。直線式揮擊的能量主要是從重心前移所產生的「鞭擊效應」轉移,旋轉式揮擊則認爲能量的產生與轉移是靠圓形手部路徑(circular hand path)及轉(力)矩(torque)。本篇目的即以運動生物力學觀點比較兩者的差異,從介紹打擊理論開始,接著詳細探討旋轉式揮擊動作,包括理論介紹、動能轉換與打擊特徵,最後並將從各方面來進行旋轉式與直線式揮擊動作的比較,希望可以提供教練、球員及棒球愛好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與方向。
期刊論文
1.簡岑如、劉錦璋、林德隆(20020900)。使用重棒後對正常棒揮擊速度之立即性影響。體育學報,33,13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憲、郭紘嘉、呂子平、劉峻狼(20050300)。棒球不同打擊姿勢揮棒速度之比較分析研究。北台學報,28,353-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強、龔榮堂、相子元(20031200)。球棒重量對肌肉活性之影響:適當球棒重量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5(2),12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明憲(20020900)。基本體能對棒球選手打擊成績之影響。體育學報,33,251-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榮堂(20031200)。不同重量球棒之揮棒速度研究。大專體育學刊.自然科學篇,5(2),27-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運楨(2007)。高爾夫球動態分析系統操作介面及造型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武城(2005)。棒球滑步與抬腿打擊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展能(2004)。女壘不同站法打擊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丕欣(2006)。棒球打擊動作動學之分析硏究。輔仁大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沛峰(2001)。高爾夫揮桿旋轉中心的位置與擊球準確度的關係。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aul, P.(199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England。  new window
其他
1.Mankin, J.(2000)。The 'Absolutes in' all Good Swing,http://www.batspeed.com, 20071204。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