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桌球更改11分賽制之技、戰術變化探討
書刊名: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作者:劉羿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6
頁次:頁50-58
主題關鍵詞:桌球11分制戰術變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3
國際桌總(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oundation, ITTF)於2001年9月1日決定將桌球賽制由原先的21分制改為11分制,其主要目的是要將速度越來越快、戰術越來越分化的桌球發展腳步慢下來,增加球賽的可看性。但由於賽制的縮短,比賽中在發球搶攻及戰術思維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選手必須要有先發制人的強烈意識,還要兼顧回擊球的穩定性,造成了比賽的結果更具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由於賽制的縮短,每分球的勝負在整場比賽中的重要性也相對提高,無形中增加了選手心理層面上的壓力,這些因為賽制由21分制改為11分制改變所衍生出的新問題,皆需要往後的教練及選手去深入了解其中所存在的規律性,整理出有系統的因應對策,作為日後擬定訓練課程之重要參考因素。
期刊論文
1.間志強(1996)。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乒乓世界,6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初元澎(2001)。老瓦眼中的中國運動員。乒乓世界,106,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浩(2001)。斯蒂夫:我有信心戰勝中國選手。乒乓世界,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浩(2001)。英雄國正一飛沖天。乒乓世界,104,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浩(2001)。限制發球誰喜誰憂。乒乓世界,104,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晏學寧(2001)。探討11分新制度。乒乓世界,10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鳳雲、崔秀里(2005)。淺談11分賽制對桌球比賽技戰術之影響。大專體育,77,28-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志鋒(1985)。對國家乒乓球隊模擬訓練的科學性及其運用的研究(碩士論文)。大陸國家體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羿德(2003)。探討桌球11分制開盤領先對比賽結果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煥群、張曉蓬(1982)。乒壇競技科學診斷。中國乒乓球協會科研委員會國家體委科研所乒乓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紹發(1990)。乒壇名家縱橫談。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oundation(2000)。桌球規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oundation(2001)。桌球規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國義(1991)。桌球。南投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1)。改11分制初衷,http://www.cn-tt.com/。  new window
2.賈亦珍(2001)。球員對11分制新看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