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詩畫異質論看讀圖時代的小說寫作策略
書刊名:新亞論叢
作者:羅執廷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0
頁次:頁136-139
主題關鍵詞:詩畫異質論小說圖畫文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柴平(2004)。電影的幻象--王安憶小說與圖像化時代的對峙。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巍(2006)。視覺文化與當代讀者審美趣味的轉向。西北大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巍(2005)。視覺文化語境中當代小說的空間化趨向及其意義。當代文壇,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彥遠(2002)。畫學集成(六朝一元代卷)。敘畫之源流。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亞裏士多德(2005)。詩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達.芬奇(2003)。達.芬奇論繪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萊辛(1989)。拉奧孔。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瓦爾特.赫斯(1982)。歐洲現代畫派畫論選.導言。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凱.埃.吉爾伯特、赫.庫恩(1989)。美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狄德羅(1989)。關於繪畫、雕塑、建築和詩的斷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奧爾格.弗裏德連傑爾(1989)。論萊辛的〈拉奧孔〉。西歐美學史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雷納.韋勒克(1987)。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韶華(2006)。以宋代詩歌與繪畫為例看藝術的融通及其限度。交叉與融通--文藝學的新格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鐘書(1990)。中國詩與中國畫。錢鐘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丹納、傅雷(1998)。藝術哲學。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海德格爾(1995)。阿那克西曼德語論。海德格爾哲學概論。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米蘭.昆德拉(1992)。小說的藝術。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衛姆賽特、布魯克斯、顏元叔(1987)。西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西爾維婭‧阿加辛斯基、吳雲鳳(2003)。時間的擺渡者。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itchell, W. J. Thomas、陳永國、胡文徵(2006)。圖像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今(2000)。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鍾書(1990)。讀〈拉奧孔〉。錢鐘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linkowitz, Jerome(1991)。作為人造物的小說:當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idegger, Martin(1996)。技術的追問。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