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徒法不足以自行:四川大地震與社會動員之研究
書刊名:非政府組織與全球治理
作者:許光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Kuang-tai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1
頁次:頁35-72
主題關鍵詞:社會動員群眾運動行政不作為Social mobilizationMass movementNon-acting administr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朱穎、黃曉慶(2008)。從災難事件報導看公民知情權的變遷。新聞知識,7,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武倩妤(2008)。在中國引入公民社會理念的必要性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2(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心竹(2003)。“徒法不能以自行”到底何意?--與林桂榛先生商榷兼及經典文本詮釋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學報,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最新(2008)。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應急管理--兼評《突發事件應對法》1,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岳德、張禹(2007)。《突發事件應對法》立法的若干問題。行政法學硏究,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包志勤、陳璐暘(2008)。震災問題與制度建設硏討會綜述。法治論叢,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肖亮(2008)。震災中的企業社會責任。上海國資,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一行、李紀恩(2008)。試析行政問責制在災害事件中的表現形態--以5.12汶川震災爲例。防災科技學院學報,10(3),118-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黎、郭紅玲、黃亮(2008)。從汶川地震看我國非政府組織。消費導刊,2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桂榛(2002)。“徒法不能以自行”究竟何意--兼與張岱年、郭道暉等先生商榷。華中科技大學學報,6,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桂榛(2004)。“徒法不能以自行“真的究竟何意--就孟子原意駁王心竹博士《“徒法不能以自行“到底何意》一文。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孟娜吳陳(2008)。震災信息通明化:中國政治社會在進步。刊授黨校,7,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呼東燕、侯蓉英(2008)。5•12震災中《人民日報》抗震救災報導實證分析。防災科技學院學報,10(3),135-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家良(2004)。危機動員與中國社會團體的發展。中國行政管理,22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姚桓(2008)。震災救援生動詮釋科學發展観。人民論壇,22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曹慕堯(1996)。莫忘『人民勤務員』形象。中華魂,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方猛(2006)。論毛澤東的群眾運動思想及其歷史背景。寧波大學學報,19(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中勇(2008)。四川震災與中國應變處理。戰略安全硏析,38,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毋慧榮(2008)。論《突發事件應對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法制與社會,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毓強(2008)。震災報導、學術版思與社會期待--『當電視遭遇災難』高層論壇述評。現代傳播,153,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海坤、呂成(2008)。邁向憲政背景下的應急法治--《突發事件應對法》頒布後的思考。法治論叢,23(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董傳儀、竇清晨、姚麗萍(2008)。‘5•12’震災--對我國應急能力及體制建設的啓示。辦公室業務,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鄒積寬(2004)。不屬於黨和國家機密政務都要依法公開。載共產黨員,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青(2005)。論中國共產黨與群眾運動模式的運作。黨史硏究與教學,18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亮(2005)。從『黃金時代』論權力的否定和自我否定。天中學刊,20(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檀(2008)。震災檢驗企業文化。經營管理者,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麗娜(2008)。震災,考驗應急能力。社區,6(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曉力(2008)。震災報導:廣電媒體強力展示文化服務功能。視聽縱橫,5,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文斌(2008)。從四川震災觀察中共政府的危機應變能力。歐亞研究通訊,11(7),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龍太江(2005)。從『對社會動員』到『由社會動員』--危機管理中的動員問題。政治與法律,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顧林生、劉靜坤(2004)。論危機管理中的國家權力和社會權力。福建警察學院學報,8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聶華麗(2008)。應急處理中保障信息公開與公民知情權。法制與社會,15,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光泰(1977)。中共工業產權之硏究(專利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建淼(2003)。行政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濟(2003)。政府權力運籌學。政府權力運籌學。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忠謨(1982)。法學緒論。台北:韓忠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漢林(2004)。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教硏室(1956)。論群眾路線。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原冰(1949)。論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鐘隆(1978)。魯賓遜漂流記。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世信、周帆(2001)。行政法學。上海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博(1991)。中國共產黨章程辭典。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汝信主編(1998)。‘小政府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海南政治體制與社會體制改革硏究。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正釗(200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貴民(200401)。現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思明(2008)。突發事件應對法與政府危機管理。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錢鋼(1987)。唐山大地震。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毛澤東(1991)。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恩格斯(1975)。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少奇(1949)。論群眾路線。論群眾路線。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毛澤東(1991)。『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之序(1941年3月17日)。毛澤東選集。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伯達(1949)。有事和群眾商量。論群眾路線。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歆(2009)。首部公民社會藍皮書發佈:2008年成公民社會元年,http://www.cns.hk:89/gn/news/2009/01-19/153279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兩莎(2008)。台商捐款一波波,承諾爲震災捐款破20億新台幣,http://big5.huaxia.com/sw/lajm/2008/00808098.htk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8)。四川省軍區5‧12動員硏究課題組,北京市。,http://www.chinamil.com.cn/sitel/xwpdxw/2008-08-04/content.1395043.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程偉(2008)。我國社會動員機制發揮出巨大作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偉(2009)。首部公民社會藍皮書發佈:2008年成公民社會元年,http://www.cns.hk:89/gn/news/2009/01-19/153279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鳴不平。中國第3次思想解放提出還權於民,http://119.160.243.125/search/cache?ei=UTF-8%p=%E7%9F%A5%E6%83%85%E6%。  new window
7.高嘉和(2008)。國台辦施壓?台商捐款百萬人民幣爲單位,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1522519&option=mainlan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8)。突發事件應對作用不大,http://www.worldjournal.com/wj-ch-topic.php?nt_seq_id=1663713。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91)。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毛澤東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91)。實踐論。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