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代孝子圖像鑑戒功能的轉換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李孟學
作者(外文):Li, Meng-hsueh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435-451
主題關鍵詞:鑑戒畫孝子圖像畫像石石棺墓葬美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50
鑑戒畫是中國古代人物畫中一個重要的題材,雖然唐代以前的傳世畫作已經非常稀少,但藉由出土的墓葬美術,仍能從中一窺古代人物鑑戒畫的表現手法及使用方式。本文以東漢的武氏祠及北魏的元謐石棺爲例,討論鑑戒畫當中的孝子圖像一類。孝子圖像何以從原本武氏祠中複雜的鑑戒圖像中殘留到元謐石棺的圖像表現,而沒有隨之消失。其原因可能在於,孝子圖像背後蘊含的孝行思維,剛好與當時推崇孝道的狀態相符,然而在外來宗教的影響之下,孝子圖像逐漸加入外來文化的神異思想,其神異思想的功能從後世子孫對現世的需求,轉而死後世界的想像,因而造成孝子圖像在意涵上的轉變。
期刊論文
1.石守謙(19870300)。南宋的兩種規鑒畫。藝術學,1,6-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靜云(20080700)。墓俑與功臣像之間。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8(7)=180,6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ng, Eugene Y.(1999)。Coffins and Confucianism--The Northern Wei Sarcophagus in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Orientations,30(6),56-64。  new window
4.林聖智(20050300)。北魏寧懋石室的圖像與功能。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8,1-57+59-74+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聖智(2003)。北朝時代における葬具の図像と機能--石棺牀囲屏の墓主肖像と孝子伝図を例として。美術史,52(2)=154,207-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班固(1981)。漢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隆基(2003)。孝經。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長廣敏雄(1965)。漢代畫象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巫鴻、柳揚、岑柯(2005)。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布川寬(1981)。崑崙山への昇仙。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寬(1987)。中國古代陵寢研究。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明誠(1981)。金石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陽脩(1982)。集古錄跋尾。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酈道元(1980)。水經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逯耀東(1981)。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長廣敏雄(1969)。六朝時代美術の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鄒清泉(2007)。北魏孝子畫像研究:孝經與北魏孝子畫像圖像身份的轉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昉(1960)。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u, Hung(1995)。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魏收(1981)。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賀西林(2003)。北朝畫像石葬具的發現與研究。漢唐之間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