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02年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優秀選手分段時間成績比較之研究
書刊名:修平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黃景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Ching-yao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2
頁次:頁149-163
主題關鍵詞:超級馬拉松分段時間配速Ultra marathon raceSplit timeP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林紅(2000)。試析我國中長跑運動員成績差異的原因。瀋陽體育學報,第3 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譚彥、林孟賢(2003)。大學如何舉辦一個成功的國際運動賽會一以東吳大學舉辦 2003 國際超級馬拉松賽會為例。運動管理,5 期,70 - 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文宏、陶以哲、柯仲彥、張恆南、王喬木(2003)。四百公尺跑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第 1 輯,37 ~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美玲、王金成(19940800)。四至六歲幼童步態週期雙腳對稱性之研究。體育學報,17,255-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清山、王金成(20000300)。以多重迴歸推估耐力跑選手之最佳步幅。體育學報,28,283-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博夫(19900300)。國際馬拉松賽的經營策略。國民體育季刊,19(1)=84,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運動力學委員會(19851200)。23屆奧運馬拉松跑優勝運動員間段時間趨向變異數分析。體育學報,7,22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孟賢(2005)。國際與台灣超級馬拉松的發展現況。大專體育,81 期,61 - 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Inoue , Aki(2004)。IAU newsletterJune,13 - 14。  new window
10.Campbell , Malcolm(2005)。IAU newsletterMarch,6 - 7。  new window
11.張永政(2000)。長距離跑戰術運用第二十九屆大專運動會五千公尺為例。中華體育,第十四卷第三期,53 ~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庭儀、劉有德(2003)。該走?該跑?探討影響步態轉移的因素。中華體育,第十七卷第四期,106~ 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健松、牛清海、張超(2004)。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100m 各分段步頻、步長、平均速度變化規律的研究。湖北體育科技,第23 卷,第2 期,224 ~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永政(2000)。長距離跑戰術運用第二十九屆大專運動會五千公尺為例。中華體育,14(3),5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庭儀、劉有德(2003)。該走?該跑?探討影響步態轉移的因素。中華體育,17(4),106-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健松、牛清海、張超(2004)。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100m 各分段步頻、步長、平均速度變化規律的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3(2),224-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孟賢(2005)。國際與台灣超級馬拉松的發展現況。大專體育,81,6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清山(2003)。我國大學優秀短、中長跑選手跑步著地期動力學分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績勝(2000)。馬拉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婉靜(1992)。五歲和六歲幼童步態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陸臻(2003)。不同身體型態之跑者耐力跑步幅幅長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明田(2005)。12-15歲國中生走路與跑步的能量消耗(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旭平(2006)。慢跑與爬坡步態常模之建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珮齡(2005)。12至15歲肥胖男生安靜、走路與跑步之能量消耗(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嘉祥(2003)。超級馬拉松選手跑步動作技術與能量變化分析與比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武訓(2003)。優秀短距離選手百公尺跑之分段速度、步頻、步幅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玉芳(2005)。2004 雅典奧運馬拉松分段時問之分析,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玉芳(2005)。2004雅典奧運馬拉松分段時間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樹淵(1984)。運動員體格成績分析--第一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臺北:中華民國田徑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山(2003)。我國大學優秀短、中長跑選手跑步著地期動力學分析研究。大專體育總會學術研討會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Inoue, Aki(2004)。IAU newsletter。  new window
4.Campbell, Malcolm(2005)。IAU newsletter。  new window
其他
1.郭豐州(2003)。台灣超級馬拉松成績資料庫,http://ultrarunning.scu.edu.tw/~maratho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豐州(2005)。馬拉松起源的考證,http://ultrarunning.scu.edu.tw/ultrarunning/news/2004news_detail.php?Id=30。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