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強”法團體制的形成:十年來澳門社團體制的演進與參政功能的強化
書刊名: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
作者:潘冠瑾
作者(外文):Pang, Guanji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6
頁次:頁817-828+1005-1021+1118
主題關鍵詞:澳門社團組織政治社會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潘冠瑾(20080300)。對澳門區域組織結構的思考。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79,5-18+109-129+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chmitter, Philippe C.(1974)。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Review of Politicsy,36(1),85-131。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Lee, Shuk-Ping(2006)。Social Stability and Public Policy: The Role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n Macao(碩士論文)。香港大學。  new window
圖書
1.Raymond, Grew(1978)。Cris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d。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王紹光(2007)。安邦之道:國家轉型的目標與途徑。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inder, Leonard(1971)。Crise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Huntington, Samuel P.、王冠華(1989)。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婁勝華(2004)。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鄧正來(2006)。市民社會與國家--學理上的分野與兩種架構。市民社會與國家--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途徑。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振、呂國民(2007)。大眾政治文化。澳門社會實錄:從指標研究看生活素質。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耀基(1997)。行政吸納政治:香港的政治模式。中國政治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