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世界史教學經驗談
書刊名:歷史教育
作者:李弘祺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4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世界史教學經驗麥耐爾西方的興起世界史史塔弗利亞諾斯全球史威爾斯歷史大綱甘布里區世界史簡篇William H. McNeillL. S. StavrianosH. G. WellsE. H. Gombric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各大學開始提倡教授世界史的課程。追根究底,這是和兩位世界史專家有莫大的關係。一個是麥耐爾(William H. McNeill),另一位是史塔弗利亞諾斯(L.S. Stavrianos)。但是威爾斯(H. G. Wells)在二十世紀初年所寫的《歷史大綱》(An Outline of History)才可以真的算是近代世界史研究和寫作的鼻祖。威爾斯的書再版很多次,名滿天下。他的論點主要是世界史必須從人類開始創造文明開始寫起,然後應該以文明為中心,而不是以國家為中心來敍述。他主張要排除民族主義,提倡理性和進步的觀念。他的書也帶有濃厚的世界主義的包容思想。 另外一本也是相當膾炙人口的書是甘布里區(E. H. Gombrich)的《世界史簡篇》(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這本書原以德文出版,也曾風行全球,但是英文本前幾年才出來,雖然已經有點過時,但是依然收到很高的評價。這本書是給年輕人看的,但是不失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帶有包容的世界觀,反對民族主義,對社會主義也有一點同情。由於帶有濃厚的和平主義的觀點,所以二戰時,被希特勒禁止發行。 奠定美國學界學習世界史的大功臣,應該是麥耐爾,他的《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書可以認定是近半個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該書出版于1963,出版後就洛陽紙貴,風行中外。1971 年,他出了《世界史》(A World Hitory)的教科書,其影響也十分深遠。簡單說,他對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特別重視,因爲這些交流才是創造今天一個世界的根本。另外,他對許多自然環境(例如疾病,燃料等等)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十分重視,認爲如何對待這些自然的條件,是決定一個文明發達與否的重要原因。他的書雖然處理的是西方的興起,但是他對歐美中心的觀點有相當的自覺,在篇幅的處理上,相當令人佩服。比諸威爾斯或甘布里區顯然好得很多。 史塔弗利亞諾斯的《全球史》(A Giobai History)分兩冊,先後于1966 及1970 出版。他的書平穩而帶有專業史家的嚴謹,因此也很受歡迎。1980 年代的美國,如果提起《世界史》,那麽大概就是指他和麥耐爾兩人的作品。 英國史家羅伯玆(J. M. Roberts)的《新企鵝世界史》(The Penguin History of the World)最早于1976 年出版,之後修訂再版多次,也廣受歡迎。它的長處是文字淺白而流暢,在内容的編排上也相當平均,輕重分配得宜,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所以能多次再版。最新版雖然大多是他自己修訂的,但是在死後才印就,由別人替他補了談最新發展的一章。羅伯玆忠實表示他也逃不掉自己作爲一個英國中等階級讀書人的偏見。可見他很誠實地想要克服人類與生俱來的、無可迴避的「我執」。 世界史的寫作,如果是以一人之力來寫,錯誤或偏見一定很多。史賓格勒(Spengler)和湯恩比(Toynbee)就是很好的例子。威爾斯對專業史家的觀點十分重視,他請教過的人,都一一在篇首列出來。這是很可取的態度,而不失他自己的一致的觀點。由專業史家合寫的世界史(最近流行這樣寫),卻很容易缺乏一貫或整體的觀點,使人在讀了之後,感覺不出來人類歷史進展的動力、價值的趨向究竟如何。比諸麥耐爾或威爾斯更令人失望。如何在歷史是教育人的哲學,以及專業史家對知識本身的探索的嚴謹之間,取得平衡,這是所有教授世界史老師們共同的課題。
其他
1.李弘祺(2005)。什麼是偉大的歷史著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