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淡江大學適應體育學生對學校重量訓練運動設施及校園環境之探討
書刊名:淡江體育
作者:王元聖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2
頁次:頁23-29
主題關鍵詞:適應體育校園運動設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
適應體育是為身心障礙及體弱多病的就學學生所設計的體育課程,其目的是為提供學生一個管道,使他們在學校與一般生同樣享有上體育課的權益。為配合我國教育部針對適應體育之相關規定,淡江大學亦為適應體育學生設立適應體育課程。由於適應體育學生過去受到生、心理創傷與挫折經驗之影響,往往造成他們對體育活動參與意願不高,心態上亦較為負面與被動。因此,本文透過一對一方式對適應體育學生進行訪談,深入瞭解他們對重量訓練運動設施及校園環境感受,並將訪談資料歸納整理,提供適應體育教師參考,作為其調整課程設計之依據,進而符合適應體育學生在學習上之需求。訪談內容主要分為體育館之重量訓練運動設施及校園環境這兩大主題,每一主題中,分別有3個問題,總計6個問題,並請學生依據個人觀感依序回答。主要訪談對象為XX學年度選修適應體育課之適應體育學生,有效受訪學生共為12位。本研究之目的是欲探討:一、學校體育館內之體育器材能否物盡其用符合學生需求並增強其上課意願;二、校園整體無障礙空間能否真正發揮其功能讓學生在校園行動便利。在體育館重量訓練運動設施方面,平均有六成以上的學生對於體育器材的認知不深,但就他們個人的感受來說,體育館之運動設備算很齊全,能符合其上課需求。由於學生對體育設備的認知不多,因此他們不知道還能再建議學校增添何種新設備。其次,校園場館部分,約有五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校園的無障礙空間不僅符合其需求也算足夠;只要針對一些小地方做改善(如:貼點字、改善通往大學城便道、鋪平柏油路…等),那麼便能更增加他們在校園行動的便利性。本訪談中所獲得之寶貴訊息,相信對學校在適應體育課程設計方面有相當助益。為繼續提升適應體育課之課程品質,受訪學生熱切地提供許多重要訊息與觀點,希望各界在適應體育領域中,不僅能繼續推動良好的教學措施,亦能針對不足之處做更進一步的改善。
期刊論文
1.林昭璿、才頌潔(20060600)。探討適應體育教學之範疇。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68-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闕月清(2007)。小小運動、大大感動。適應體育電子報,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4)。增進適應體育發展方案,http://140.122.72.29/text/l3plan.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闕月清,游添燈(2003)。適應體育的理論與基礎,http://140.122.72.29/text/02adaptedintro/chapter1.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闕月清(2004)。適應體育課程與教學策略,http://140.122.72.29/text/15/08.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