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垂直跳比較不同下肢負荷方式之差異
書刊名:淡江體育
作者:謝明蕙劉宗德 引用關係郭中生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2
頁次:頁109-117
主題關鍵詞:彈力繩訓練器下蹲跳蹲踞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種不同下肢肌力訓練儀器在垂直跳動作時,對於向心期與離心期力量和爆發力的表現進行探討,再由有負荷的訓練儀器使用下探討對肢體產生的運動傷害。利用測力板為輔助器材,以11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乙組第三級女排選手為受試對象,利用徒手跳、彈力繩訓練儀器、槓鈴訓練儀器進行下蹲跳(CMJ)與蹲踞跳(SJ)實驗。採用相依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探討不同訓練儀器的效果之差異情形,獲致結果如下:對於起跳最大力量表現,三組儀器達顯著差異,彈力繩組與槓鈴組顯著大於徒手組;落地之最大力量表現,三組間無顯著差異;爆發力表現上,CMJ起跳時彈力繩組與槓鈴組顯著高於徒手組;彈力繩組顯著高於槓鈴組;SJ起跳時彈力繩組與槓鈴組顯著高於徒手組;彈力繩組與槓鈴組未達顯著;落地方面,三組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論顯示,利用彈力繩訓練儀器不僅可以有效的增進爆發力與跳躍能力,更可以減低落地時造成的衝擊力,進而減少從事跳躍訓練時可能發生的下肢運動傷害。
期刊論文
1.Behm, D. G.、Sale, D. G.(1993)。Velocity specificity of resistance training。Sports Medicine,15(6),374-388。  new window
2.吳福明、王龍意(1999)。世界排壇勁旅實力研析--以1995年世界杯男女排球錦標賽為例。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7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ewett, E. T.、Thomas, N. L.、Jennifer, V. R.、Frank, R. N.(1999)。The Effect of Neruomuscular Training on the Incidence of Knee Injury in Female Athlet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27,699-705。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裕川(2003)。不同型式的跳躍訓練探討對垂直跳爆發力與落地衝擊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James, C. R.、Robert, C. F.(1999)。High-powered plyometrics。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竹茂(1994)。現代競技排球發展趨勢與展望。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度排球教練研習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