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韓國入境觀光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書刊名:韓國學報
作者:葉泉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1
頁次:頁345-355
主題關鍵詞:韓國入境觀光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25
期刊論文
1.張廣瑞(1991)。南朝鮮:悄然而起的亞洲旅遊大國。亞太經濟,1,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林(1993)。論韓國的國際旅遊業及其對我國的影響。亞太經濟,6,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北東、李天容(200210)。破譯韓國旅遊業的興旺之謎。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3(10),198-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熊玲(2004)。發展旅遊產業離不開強大的文化支撐:韓國旅遊業成功的啟示。社會主義,5,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仲寒(2006)。韓國旅遊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當代韓國,秋季號,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泉宏(20010900)。韓國金剛山旅遊的歷史淵源與現狀。亞洲研究,40,257-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溫蓓章(20050900)。韓國觀光發展動態與政策方向。經濟前瞻,101,87-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繼慶(2005)。試析韓國旅遊業的政府主導發展模式。東北亞論壇,14(5),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朴淑珍(2006)。仁川經濟自由區觀光產業的對應戰略。延邊大學學報,39(1),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元珪(1996)。上海、深圳市民赴韓國旅遊的評價研究。旅遊科學,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宇紅(1996)。韓國旅華客源市場的開發。旅遊學刊,6,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溫豔玲(2002)。中韓旅遊合作現狀與前景。當代韓國,春季號,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英之(2002)。韓國出境旅遊市場與中國的營銷戰略。亞太經濟,3,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曉霞(2002)。關於重慶市開拓韓國旅遊客源市場的思考。經濟地理,22(2),245-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祇輝(2003)。中國公民赴韓旅遊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當代韓國,冬季號,6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江林、李祉輝(2005)。中國公民赴韓國旅遊市場分析:以我國六大旅遊熱點城市為例。旅遊學刊,2,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冉紅、何成瑤(200706)。韓國來華旅遊的市場特徵及開發方略。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7(6),11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聰玲(2003)。2002世界杯對韓國旅遊的長期影響。當代韓國,秋季號,8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侯越(2006)。從韓流看影視表象與旅遊地形象的構築。旅遊學刊,2,6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謝淑芬(20060600)。臺北地區潛在消費者之韓國旅遊形象與赴韓旅遊意願之研究--韓劇閱聽者與未閱聽者之比較。韓國學報,19,247-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匡健(200606)。論韓劇效應在韓國旅遊業中的特殊作用。商場現代化,471,174-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楊(2006)。從韓劇旅遊熱論中國影視旅遊的深度開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9,8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程圩、隋麗娜(2007)。旅遊形象感知模型及其應用研究:以長江三角居民對韓國旅遊形象感知為例。旅遊科學,21(1),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代劍、朴昌奎(200704)。韓流對韓國旅遊形象的影響。旅遊科學,21(2),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正子(2003)。論韓國人文觀光資源的開發。當代韓國,秋季號,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繼慶(2003)。韓國境內世界文化遺產初探。黑龍江社會科學,5,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杰(200707)。從歲時民俗特徵比較中韓端午節端午祭。浙江大學學報,37(4),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義淑(2004)。韓國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湖北民族學院學報,4,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琳曦(2007)。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啟示:以端午祭申遺成功為視點。廣西民族研究,1,18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熊元斌、李晟(200711)。韓流後時代中國潛在遊客群體分析。東北亞論壇,16(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宜燕(20080300)。韓國觀光推手徐英忠力推優質韓國遊。臺北畫刊,482,6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青(2000)。韓國旅遊市場風景獨好。中國對外貿易,4,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高崇雲(20060300)。從文化觀光論點評析韓國與臺灣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特質。真理觀光學報,4,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震(2005)。東亞旅遊業的發展與合作前景。當代亞太,1,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穎(2005)。關於東亞區域旅遊發展的思考。亞太經濟,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段光達(200511)。關於東北亞區域旅遊發展的幾點思考。湘潭大學學報,29(6),13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愛華(2004)。丹東中朝邊境旅遊的發展、問題及對策。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1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溫豔玲(2002)。中韓朝旅遊合作現狀及其對圖們江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旅遊學刊,5,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鄭貞淑(2005)。韓流的影響與展望。當代韓國,2005(秋),9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本保芳明(2007)。観光立国推進基本計画の概要と狙い。観光,秋季号,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泉宏(20031200)。航海朝天錄--朝鮮王朝事大使行的艱辛見證。東吳歷史學報,10,3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泉宏(2006)。韓流對東亞觀光發展的影響。第十五屆中韓關係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日期: 2006年6月2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學斌(200606)。韓流對臺韓觀光的影響。第十五屆中韓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定昌(200606)。韓流對大陸的影響。第十五屆中韓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縷詩(20080404)。韓國江陵端午祭:宗教節慶的文化根源與多樣性呈現。台中:大甲鎮瀾宮。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崔哲浩(200205)。韓國旅遊業的發展及其借鑒(碩士論文)。延邊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興柱(200503)。韓國旅遊社國際競爭力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長華、戴贛華(199910)。韓國旅遊業何以獲得飛速發展。韓國研究論叢(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芮明杰、趙元珍(2006)。國際性大都市漢城與上海旅遊業發展的SWOT比較研究。韓國研究論叢(1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仲尾宏(199709)。朝鮮通信使と德川幕府。東京:明石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金霞(2003)。客源地概況。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三靈等(200401)。2003韓國企業經營與觀光產業專題考察報告。南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匡林(2001)。旅遊業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orea Visuals編輯部、李華、李華敏(200710)。韓國文化遺產之旅。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博、彭玲林(200712)。總經理治國。台北:城邦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菲、彭丹(200802)。中日韓三國聯結旅遊目的地的前景與對策。旅遊市場研究與探索。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交通部觀光局。2007年觀光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傳劍(2003)。雙重規制:冷戰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戚文海、趙傳君等(2006)。東北亞經貿合作全方位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潘羿菁(20080417)。國際會議場次全球排名,台北大躍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超群(20080311)。韓公社支社長徐英忠哈韓族領航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曉蘭(20080318)。日本現象╱韓流退燒,日流大反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