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威尼斯商人》中波希霞象徵的基督之愛
書刊名:臺藝戲劇學刊
作者:張靖媛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
頁次:頁15-30
主題關鍵詞:基督教人道精神慈悲光照ChristianityHumanitarianismMercyLi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林璄南(20041000)。「基督徒男性佔上風」?--「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族裔衝突與性別政治。中外文學,33(5)=389,17-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偉民(200606)。《威尼斯商人》與莎士比亞的宗教觀。中西文化研究,9,14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立樵(200304)。十六世紀威尼斯的「隔都」一段特殊的猶太歴史。中興史學,9,8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鏡禧。訓猶記:《威尼斯商人》中的第二人稱代名詞。中外文學,32(7),29-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迪特爾‧格勒弗特、許惠容(2007)。莎士比亞與他的時代。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平(200109)。威尼斯商人。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實秋(199902)。《威尼斯商人》中英對照。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宛倩(1999)。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化外之民--猶太人的宿命與掙紮(1300-1750)。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桂揚清、郝振益、傅俊(1994)。英國戲劇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工(2000)。聖經與古希臘--羅馬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能伯格、李秋零(2006)。神學與哲學--從它們共同的歴史看它們的關係。香港:道風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hen, Hui-Wen(2001)。The Question of Anti-Semitism in Marlowe's The Jew of Malta and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Tsao, Samuel Wen-pin(1998)。Irony of Mercy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江孟哲。朋友三個餅借我,http://sermon.pct.org.tw/SermonRead.aspx?SID=S2007033000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偉昉(2000)。莎士比亞與聖經。聖經與歐美作家作品。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工(2000)。歐洲近代文學的人文精神與原始基督教人格理想的關係。聖經與歐美作家作品。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靜二(2004)。《威尼斯商人》的「彩匣」情節。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選集。臺北:貓頭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