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書評:中西醫結合的新嘗試--中醫病理學的哲學思考[匡調元著]
書刊名:萬竅
作者:曾錦坤
作者(外文):Tseng, Jin-kue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1
頁次:頁147-153
主題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病理學直觀辨證論治物質能量信息機能結構新陳代謝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舊稱中西醫匯通,今稱中西醫結合。本文先考證中西醫匯通派的歷史和得失,繼而給作者及本書進行定位及評價。結合派的做法紛紜複雜,辨病兼辨症的大方向卻是一致的,實際的細節則各有千秋。本書的作者匡調元,專長中西醫結合,就是在雙辨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規劃和做法;一方面進行辨症論治,一方面企圖中西醫結合;這就是本書的宗旨。匡調元提出人體新系的構想,認為生命體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向是同時存在的,機能、結構和代謝之間有密切的相關。結構主要是西醫專長,機能主要是中醫專長,新陳代謝則是作者提出二者之間的交涉帶。新陳代謝包括人體的排泄物、體液、血液和內分泌;這是中醫觀察的對象,也是西醫檢驗的依據。如果把新陳代謝物全面量化,那麼中醫與西醫之間就有一個橋樑;中醫西醫不再是兩個分別獨立的系統,而是聯合組成一個只有量之差別的三元系統;這大有助於把中西醫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推到極限。對於病患能做三元的檢驗,更可貴的是,對於亞健康或一般人也能建立座標,作為嗣後維護健康的依據。 新陳代謝檢驗是結構的精微化,同時又是功能體系的數據化;既不流於粗糙,亦不失之玄遠;它的重點落在作者一再強調的體質。體質是發病的先兆,同時又有它生理學上的意義。某些體質的人容易患某些類別的疾病,患病之後,疾病的發展又有某些類似的規律;這些都是事實存在,而且可以進一步分析的。如果對體質有深徹的瞭解,就不必等到病已成形時才來大費周章;現代科技的進步,又能使傳統直觀的診斷方式獲得數據化,使診斷與治療更具客觀性。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很重視體質的問題,由此衍生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問題的探討。只要功能、結構、代謝是相關而且同時存在的,那麼它們就必然可以融會舊醫學,形成一個新的醫學體系,中醫西醫,從此可以不必各立門庭、相互扞格。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