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種曉寒殘夢,淒涼畢竟因誰--納蘭詞述評
書刊名:明道學術論壇
作者:張鴻愷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1
頁次:頁34-45
主題關鍵詞: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納蘭詞飲水詞清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6
清初詞家以納蘭容若最勝,享有「國初第一詞人」之譽。《飲水詞》是奠定納蘭容若在詞壇地位的重要代表作。本文之作,乃以納蘭容若的生命基調-「情」、「愁」、「別」-為出發點,說明性德之詞文質並重,既重視性情之真,也注意文詞之華美自然,尤其強調性靈,真切清新,不受諸家所牢籠。其詞富涵香豔而清新的意境、婉約而瀟灑的神情,實遠邁同時期甚至後來的詞人。在題材內容方面,既有繼承傳統者,又有所創新與開展;在藝術技巧上,上承唐宋,振衰起微,對清詞的繁榮起了莫大的作用。南唐詞風沈寂數百年之後,再次於清代詞壇重新綻放光芒,並在內容及技巧上影響後來清詞的發展,可謂納蘭容若在清代詞壇乃至詞學史上最重大的貢獻。
期刊論文
1.屠義方。納蘭容若的詞及其人。暢流,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嘉瑩(19910100)。論納蘭性德詞--從我對納蘭詞之體認的三個不同階段談起。中外文學,19(8)=224,4-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迺騮、寇宗基(1988)。納蘭詩不遜於詞。晉陽學刊,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納蘭性德(1979)。通志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房兆楹、杜聯(1966)。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康熙十五年丙辰科下。台北: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勗(1969)。飲水詞箋。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況周頤、王幼安(1975)。蕙風詞話。台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廷焯(1974)。白雨齋詞話。台北: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書局編輯部。文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惠霞(1982)。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2)。納蘭詞。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騫(1965)。續詞選。台北:中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銳(1967)。袌碧齋詞話。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卓清芬(1999)。納蘭性德文學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大杰(1962)。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迪昌(19900100)。清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譚獻(197109)。篋中詞。臺北縣: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國維、徐調孚(2001)。人間詞話。台北:頂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基博(1986)。現代中國文學史。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慈銘(1961)。越縵堂讀書記。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易(1971)。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珂(1979)。清代詞學概論。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8)。明珠傳。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乾學(2006)。納蘭性德墓志銘。飲水詞箋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圭璋(1986)。納蘭容若評傳。詞學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1985)。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乾學。神道碑。通志堂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詞人納蘭容若手簡。詞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祥河(1973)。輿中偶憶。清人說薈。台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雲翼(1928)。納蘭性德及其詞。飲水詞集。上海:光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