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之演變
書刊名:運動研究
作者:方雩 引用關係陳銘堯 引用關係陳金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Fang, YuChen, Ming-yaoChen, Jin-gu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9:1
頁次:頁152-166
主題關鍵詞:國際體操評分規則競技體操Scoring guidelineCompetitive gymnas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國際體操評分規則是競賽有關人員的行為準則,其宗旨是為了在國際體操比賽中,保證裁判員評分的客觀和統一,提高裁判員的專業知識和裁判能力,是所有體操競賽參與者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一種規章,亦是體操競賽中處理紛爭及裁判員評分之依據。由於體操器械的改良、安全設備的進化、輔助訓練器械的運用、科學儀器的幫助以及評分規則的演變促使選手的成套動作更加出神入化,猶如特技般的驚險動作一一出現。2009年國際體操總會男子技術委員會將原有A、B裁判改成D、E裁判,D裁判2人負責成套動作難度部分,確定單個動作和連接價值,計算完成動作組別的數量和難度價值,完美地記錄整套動作的內容,並正確的評定D分;E裁判6人負責成套動作的實施,針對選手動作的藝術性、完成情況、技術和結構的缺點進行扣分,最後記錄組將D分+E分(6位E裁判扣分後之分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間4位之平均分),即是該選手之得分。本文旨在探討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之演變。
期刊論文
1.陳金鼓、陳銘堯、陳嘉遠(2001)。中外體操選手單槓難度動作編配之比較分析。文化體育,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衍存、陳俊欽、彭雪涵、汪焱(2004)。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演變的影響因素研究。福建體育科技,23(6),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I.G國際體操總會(2009)。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和(1997)。男子競技體操導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俞繼英、張健(2000)。競技體操高級教程。人民體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安槐、陳蔭生(2000)。體育大辭典。上海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輝、席本玉(2009)。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的變化評析。體育世界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