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輪胎痕跡辨識與行車速度推估
書刊名:刑事科學
作者:吳宗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oo, Zong-hugh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9
頁次:頁35-50
主題關鍵詞:煞車滑痕輪胎拖痕速度Skid marksScuff marksSpee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在現行交通事故鑑定處理的過程中,事故現場的煞車距離是推估行車速度的主要參考依據。理論上,利用煞車距離推估行車速度真正使用的是阻力係數作為計算參數,而非單純的摩擦係數;但實務操作上,因為在大部分的場合中兩者差異極微小,摩擦係數就被拿來代替阻力係數,結果的差異當然也極微小。由於輪胎係車輛唯一隨時與路面接觸的部件,兩者間任何異常相對運動都將留下深淺不同的痕跡;因此在交通事故現場明確辨識指認真正的煞車痕跡(skid marks),而得據以推估肇事煞車前車輛的行駛速度,就變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就道路常見輪胎痕跡種類加以說明,接續介紹利用煞車痕跡長度推算煞車前行車速度的方法,最後再就非正常水平路面的車速推算說明其校估方式。
會議論文
1.蘇志強、莊弼昌、蘇政敏(1999)。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程序建立之研究。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大煜、廖慶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5)。我國汽車煞車距離與行車速度關係之測試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大煜、廖慶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6)。影響汽車煞車距離相關因素之探討與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7)。煞車距離與行車速度影響關係之試驗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基良、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3)。肇事鑑定之煞車距離應用與行車速度推估方法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宗修、交通大學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2004-2009)。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Olson, P. L.(1996)。Forensic Aspects of Driver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ime。Tucson:Judge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