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瀕危語言的搶救、保護與傳承--以湖南居都仡佬語為例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姜莉芳
出版日期:2010
卷期:7
頁次:頁139-154
主題關鍵詞:瀕危語言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
語言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是所有其他形 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存在和傳承的媒介。本文以居都仡佬語為例闡明, 瀕危語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範圍,但不宜作為主體申報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搶救和保護瀕危語言的直接目的是傳承,傳承就意味著要始終讓 語言保持“活態”,語言只有作為交際工具使用才能維持一種“活”的狀 態。在一系列的工作中,政府要厘清自己的職責,為瀕危語言的活態傳承營 造良好的語言生態環境。
期刊論文
1.熊南京、姜莉芳(2010)。搶救瀕危語言的實踐--臺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述評。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苑利(2009)。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研究。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錦芳(2005)。中國瀕危語言研究及保護對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國炎(2004)。仡佬族母語生態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賀嘉善(1983)。仡佬語簡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濟民(1993)。仡佬語研究。貴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申報書編寫指南。EB/O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