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立委選舉原住民參選人的背景分析 (1972~2008 年)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海樹兒.犮剌拉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161-190
主題關鍵詞: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複數選區單記不讓渡投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1972 年政府首次開辦原住民立委選舉以來,至今已舉行過12 次(分別於1972、1975、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 及2008 年舉行),參選人次數總計達129 人次,以參選人數來算合計有71 位,其中山地原住民有66 人次35 位參選者;平地原住民有63 人次32 位參選者,當選者合計有54 人次27 位參選者。 本文乃在介紹及分析歷屆立法委員選舉原住民的參選人,舉凡其參選年齡、性別、民族別、參選登記地、政黨、學歷、經歷等的背景,做一個完整的論述。據此論證究竟是哪些背景的原住民比較會去參選立法委員?又具備什麼樣背景的原住民立委候選人比較容易當選?得到結果如下:1、年齡:以平均年齡45~55 歲者為多;2、性別:男性參選人為主,女性則要視其家世政治背景及個人充分的條件而定;3、民族別:山地原住民以泰雅族(含賽德克)及排灣族佔優勢,平地原住民以阿美族居絕對優勢;4、住址地(本籍):主要分佈在幾個地區的鄉鎮,而該些地區正好是票源最多、最集中的區域;5、政黨:被國民黨推薦提名者居絕對優勢,而至少是要泛藍背景者較有機會;6、學歷;至少要學士以上;7、經歷:曾擔任公職者,其中現任立委圖連任者,更具優勢。
學位論文
1.海樹兒.犮剌拉菲(2007)。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祥輝(2002)。吳祥輝選舉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台北市選舉委員會(2004)。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央選舉委員會(1983)。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選舉委員會(1986)。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央選舉委員會(1996)。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東縣選舉委員會(1980)。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公報,台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東縣選舉委員會(1989)。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公報,台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北縣選舉委員會(1998)。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雄市選舉委員會(2001)。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嘉義市選舉委員會(1992)。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選舉總事務所(1973)。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選舉總事務所(1975)。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實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台北市選舉委員會(2008)。第七屆立法委員選學選舉公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