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北市、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對社會教科書統計圖的理解能力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陳幸玫 引用關係陳忠信
作者(外文):Chen, Hsing MeChen, Chung Shi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98
頁次:頁125-154
主題關鍵詞:國小社會教科書統計圖理解Elementary schoolSocial studies textbookStatistical graph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九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將理解統計圖的教學切割在不同課程領域。在此跨領域教學的理念下,本文欲了解國小六年級學童理解社會教科書統計圖的能力表現。採調查研究法,以3 個統計圖理解層次(報讀、比較、解讀資料)和5個社會教科書統計圖類型為架構,編製評量測驗。研究結果顯示,學童報讀資料的能力最佳,比較資料次之,解讀資料最差;學童理解長條圖與折線圖的能力最佳、統計地圖次之、圓形圖與複雜統計圖最差。本文依結果提出下列建議: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童多角度地比較統計圖內和統計圖之間的訊息,注意統計圖內文字的說明,數學課程可加入比較資料和統計地圖之相關能力指標;社會教師應利用不同的資料解讀模式,刺激學童思辨欲推論的內容,且社會教科書的統計圖應慎選適當呈現。
期刊論文
1.Friel, S. N.、Curcio, F. R.、Bright, G. W.(2001)。Making sense of graphs: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mprehension and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2(2),124-158。  new window
2.Curcio, F. R.(1987)。Comprehension of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expressed in graph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8,382-393。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幸玫(2005)。國小統計圖表解讀之教學研究--與「社會」和「自然科學」課程之連結。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少同(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畫七:青少年的統計概念發展研究 (計畫編號:NSC91-2521-S-003-00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蘇怡蓓(2007)。2001-2005年臺灣報紙統計圖之類型與表現形式研究--以自由時報為例。中原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uff, Darrell、鄭惟厚(2005)。別讓統計數字騙了你。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南一書局(2009)。國民小學社會, 第八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軒文教(2009)。國民小學數學第八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inistry of Education(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翰林(2009)。國民小學社會第四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翰林(2009)。國民小學社會第五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翰林(2009)。國民小學社會第六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翰林(2009)。國民小學社會第七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翰林(2009)。國民小學社會第八冊。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