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微物跡證在刑事鑑識應用之案例探討
書刊名:刑事科學
作者:陳泰宏謝金霖葉家瑜
作者(外文):Chen, Tai-hungHsieh, Chin-linYeh, Jia-y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0
頁次:頁71-91
主題關鍵詞:微物跡證車漆纖維完整漆片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成分分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3
微物跡證在刑事鑑定中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交通事故中及重大刑案。在交通事故微量車漆轉移中,經常呈現的大多為擦痕型態。撞擊後除從擦痕尋找跡證外,若能順利找出完整漆片進行分析比對,更能符合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之分析方法,使鑑識報告更趨完整。另外,在交通事故纖維鑑識中常遇到多重顏色型態或混紡編織之衣物,如果能從轉移跡證上找出滿足原始衣物之編織纖維,則能提供案情更多有助益的訊息,在其他社會矚目之刑案中,微物跡證也經常立於重要地位。通常在縱火案件發生後,由於燃燒及救火過程使現場呈現混亂,許多重要跡證也隨之滅失。此時,除縱火劑之鑑識外,作為引火燃燒之材料餘燼,有機會成為破案之重要關鍵。除能從材料型態進行分析,並從犯嫌可能藏匿處所搜尋之可疑比對標準品進行儀器分析,更能進一步從成分中探究其端睨。分析方法除實體顯微鏡觀察中抽絲剝繭外,更可進一步以紅外線光譜分析、電子顯微鏡X射線能譜元素分析,以及輔以熱裂解氣相層析質譜分析,進行交叉比對,確認分析成分,更能開啟發現事實之重要關鍵。
期刊論文
1.Cousins, D. R.(1989)。Forensic Science Revie1(2),141-161。  new window
圖書
1.彭耀寰(2002)。高分子材料。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拓植新、大谷肇、金熹高(1993)。高分辨裂解色層原理與高分子裂解圖譜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善衣(1988)。高分子材料的剖析。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