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急性期缺血性腦中風病患之中醫證候要素分析
書刊名:中醫藥雜誌
作者:蔡馥光林建雄張寓智劉祥仁李宗海陳春賢張禾坤
作者(外文):Tsai, Fu-kuangLin, Chien-hsiungChang, Yeu-jhyRyu, Shan-jinLee, Tsong-haiChen, Chun-hsienChang, Her-ku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2:1/2
頁次:頁95-105
主題關鍵詞:急性期缺血性腦中風證候要素AcuteIschemic strokeTCM syndrom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陳蓉蓉、洪昌億、陳春賢、鍾青萍、馬成珉、林建雄、張寓智、張禾坤(20060600)。決策樹於中西醫腦中風診斷指標結合之應用。醫療資訊雜誌,15(2),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巧林(2006)。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及歷史形成過程。中國臨床康復,27,13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占利、郭蓉娟(1996)。中風病證候診斷標準的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占利、范吉平(1994)。《中風病證候診斷標準》的臨床驗證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7,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聰、高穎(2007)。《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應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天津中醫藥,24,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志斌、王永炎、呂愛平(2006)。論證候要素與證候靶點應證組合辨證。中醫雜誌,47,483-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湯豔莉、王階(2009)。證候要素理論及臨床應用進展。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16,9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順道、任占利、杜夢華(1996)。中風病始發態證候發生與組合規律的臨床研究。中國醫藥學報,11,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玉來、鄭慧、劉文娜(1995)。中風急症證候分析。中國中醫急症,4,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偉雄、黃培新、劉茂才(1997)。中風病急性期中醫證候分佈規律的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4,7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建雄、馮曄、陳建霖(2004)。中風病急性期中醫證候分布分析。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7,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建雄、馮曄、高穎(2004)。中風病急性期火熱證與西醫診察指標相關性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7,77-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正祥、黃春華、曹克剛(2007)。中風病發病14天證候要素的時間分布臨床研究。中醫研究,20,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牧祥、于文濤、魏萱(2006)。缺血性中風患者證型分佈規律的研究。中醫藥學刊,24,1593-1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宇虹、張伯禮(2007)。中風病發病時中醫證候特點淺析。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6,5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秦驥(2007)。不同年齡組缺血性中風患者證候分布規律分析。河南中醫,27,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穎楨、馬洪明、程平榮(2008)。急性期缺血性中風病不同OCSP分型證候要素的特性。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4,4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利、黃燕、蔡應峰(2004)。1418例中風患者痰瘀證候分布和演變規律探析。遼寧中醫雜誌,31,459-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任占利、王順道、高穎(1994)。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7(3),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仲景(2002)。金匱要略。台北:知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