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羽球雙打戰術之初探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陳盛彬 引用關係萬捷雄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2
頁次:頁278-283
主題關鍵詞:21分賽制戰術運動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184
21分制的羽球雙打賽制縮短了比賽時間,增加比賽的強度,提升選手在比賽時的競爭性,使得選手在比賽時,必須付出更多的體能及技術來參與比賽,對戰術的應用也要有更快的反應。然而在所有的隔網球類運動中,如網球、排球、桌球等,在取得發球權時,皆能藉由發球牽制對手取得主動攻擊的機會,但羽球雙打比賽發球方為被動的比賽項目,為了在比賽中取得較多時間的主動權,在爭奪上也越來越激烈,運動員在勢均力敵狀況下,運用適當的戰術爭取主動得分,減少體力消耗,對運動員而言是智力、技術與體力的綜合表現 (呂芳陽, 2005)。想要取得羽球比賽優異成績除了技術與體能外,就必須依靠長期的模擬比賽訓練,依靠臨場戰術的運用與發揮加上技術與體能的配合,才能達到致勝的目的。
期刊論文
1.陳俊汕(20000900)。羽球男子雙打最後一拍技術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4(2)=54,8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家昌(1991)。羽毛球快、狠、準、活與穩的關係。羽毛球、網球雜誌,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名集(2007)。羽球男女混合雙打戰術分析。屏東教大體育,11,219~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宜山、金廣江(1992)。羽毛球本知識講座。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6,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凃國誠(1995)。羽球雙打技術概述。台灣體育,82,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凃國誠(2000)。羽毛雙打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的分析。大專體育,48,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尤廣禮(1994)。混合訓練打法及改革設想。中國體育科技,1,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芳陽(2005)。羽球混合雙打的基本戰術及其運用。大專體育,81,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焜福(2002)。羽球運動(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峻彥、鍾次郎(1986)。羽球運動指導。雲林縣:青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誠志(1994)。教練訓練指南。北京市:北京體育科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教(1995)。中國體育教練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程嘉彥(199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編印(1999)。國家級羽球教練講習會講習手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6)。國際羽球規則,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