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我國民法之履行輔助人概念--以民法第224條與第217條第3項為中心
書刊名:輔仁法學
作者:黃宏全
作者(外文):Hwang, Horng-chyua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1
頁次:頁173-213
主題關鍵詞:與有過失履行輔助人使用人法定代理人民法第224條Helper of the doerCommuterAgentAgent for VictimCivil Article 224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36
於現今分工細膩的社會,以使者傳達本人之意思表示,或以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及代受意思表示等等,皆為商業所普遍之行為,我國民法亦允許利用第三人履行債務,然如該第三人發生有關於故意或過失致債務不履行,債務人應如何負其責任?債權人得向何人請求損害賠償?我國民法第224條設有規定:「債務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關於債之履行有故意或過失時,債務人應與自己之故意或過失附同一責任,但當事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是以我國民法僅規定履行輔助人包括債務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惟此代理人是否包括法定代理人?使用人之概念為何?實務上雖有相關判例已為解釋,惟說理尚不明確,又債編修正後之民法第217條第3項,乃參照民法第224條之履行輔助人概念而設,則該項之「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概念,是否已將民法第224條之履行輔助人概念加以擴張?實務見解是否妥適?不無疑問。   本文擬就民法上履行輔助人責任中,關於所謂代理人及使用人之概念,試加以分析關於法定代理人之爭議、使用人之指揮監督權限等問題外,並擬就民法上「與有過失」亦同樣引用之履行輔助人概念,探討我國民法上履行輔助人之範圍是否因新修法而有所擴張,最後再評析實務上關於「與有過失」等使用人概念之適用正確與否,希冀能對於釐清我國債務履行輔助人之責任範圍,有所助益。
期刊論文
1.劉春堂(19900900)。論第三人與有過失與過失相抵。保險專刊,21,6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森林(19890200)。機車騎士與其搭載者間之與有過失承擔--最高法院七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一七號及七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六號判決之評論。萬國法律,43,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誠二。債務不履行歸責事由之探討。中興法學,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越欽。論債務履行輔助人責任。法論月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添輝(1983)。第三人與有過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遜欣(1976)。中國民法總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玉波(1975)。民法債編總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仲協(2004)。民法要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聰智(2001)。新訂民法債編通則。邱聰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春堂(2001)。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玉波、陳榮隆(2002)。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森焱(2009)。民法債編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史尚寬(1982)。債法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誠二(2010)。債法總論註解 : 體系化解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孝元(1971)。損害賠償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猷龍(2009)。民法債編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澤鑑(1996)。民法總則。民法實例研習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啟揚(2009)。民法總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川井健(1978)。現代不法行為研究。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玉波(1974)。過失相抵與損益相抵之法理。民商法問題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澤鑑(2009)。為債務履行輔助人而負責。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