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
書刊名:政大中文學報
作者:連清吉
作者(外文):Ren, Seikich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6
頁次:頁111-135
主題關鍵詞:精神史文學史觀向內集中外部擴張緻密飛躍History of mindHistory of literatureIntensiveExtensiveCloseImpro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49
吉川幸次郎傾注心力於以杜甫為中心的中國文學內涵的探究,終身講述注 釋杜甫及其詩文,剖析中國古典詩文的意境,架構中國文學研究的方法論。興 膳宏說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學術生涯可分為經學、雜劇與詩、特別杜詩研究的三 個時代。綜觀吉川幸次郎於廣義的中國文學的研究,在1935 年到1954 年的經 學與雜劇研究時期,是以中國文學的精神史研究為前提,1968 年《全集》第 14 卷元篇上的〈自跋〉宣稱以探究中國古典「文學尊嚴」,即中國文學的內在 本質研究為宗尚。因此,本文從中國文學史研究為精神史研究的前提,中國古 典詩文的意境研究與中國文學的變遷,說明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研究方法 論。
Yoshikawa Kôjirô felong's lifelong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said that Kouzen Hiroshi, Yoshikawa Kôjirô research study on classical, drama and poetry. Essenc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is Yoshikawa Kôjirô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thesis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ture spirit history to assume the transitions by Yoshikawa Kôjirô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to investigate.
圖書
1.礪波護、藤井讓治(20020520)。京大東洋學の百年。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寶三(1998)。唐代經學與日本近代京都學派中國學研究論集。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吉川幸次郎、沈石田(1969)。吉川幸次郎全集。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吉川幸次郎(1958)。陶淵明傳。東京: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吉川幸次郎(1996)。吉川幸次郎遺稿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吉川幸次郎(1968)。吉川幸次郎全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淵明、袁行霈(2003)。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吉川幸次郎(1970)。吉川幸次郎全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興膳宏(1995)。異域の眼--中國文化散策。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川幸次郎(1970)。吉川幸次郎全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