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晒”的語義及句法功能
書刊名:粵語研究
作者:石定栩
作者(外文):Shi, Dingx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7
頁次:頁86-92
主題關鍵詞:粵語形容詞結果補語狀態補語量化物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3
期刊論文
1.陳寶如(1982)。試論廣州話十一個副詞在句中的位置。華南師範學院學報,2,6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邦新(2000)。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方言,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丹青(2001)。粵語句法的類型學特點。亞太語文敎育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偉豪(1998)。也談越語“晒”的量化表現特徵。方言,1,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ang, Sze-wing(1996)。A Role of Lexical Quantifiers。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26(1/2),307-32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鄧思穎(2006)。後置成份和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行德(1993)。粵語“晒”的邏輯特點。香港:現代敎育研究社。13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興(2003)。淺談粵方言詞“埋”、“晒”的語法功能。澳門:澳門中國語文學會。231-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惠英、陸鏡光(2000)。粵語吳語虚詞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454-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振興(2003)。廣州話狀語後置的現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506-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ee, Pepinna(2007)。Affixal Quantification: A Syntax-semantics Mapping Approach to Cantonese Quantifying Particles。Hong Kong。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Lee, Pepinna(2004)。Affixal Quantification: A Syntax-semantics Mapping Approach to Cantonese Suffixal Quantifiers(博士論文)。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new window
圖書
1.莫華(1995)。粵語範圍副詞“晒”析。廣州話研究與敎學(第2輯)。廣州:中山大學學報编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小川、趙敏(2005)。廣州話“晒”與普通話相關成份的比較研究。《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ENG, Yu-yan Anne(1996)。Aspectuals in Cantonese: the Case of Saai。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8。  new window
4.高華年(1980)。廣州方言研究。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洪年(1972)。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新魁、黃家教、施其生、麥耘、陳定方(1995)。廣州方言研究語法部分。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其生(1996)。方言論稿。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