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捷運系統列車折返號誌時隔分析模式
書刊名:運輸學刊
作者:鍾志成張恩輔林國顯劉昭榮
作者(外文):Jong, Jyh-cherngChang, En-fuLin, Kuo-shianLiou, Jau-ro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4:3
頁次:頁331-352
主題關鍵詞:大眾捷運系統號誌時隔軌道容量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Signal close-in timeRail capa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47
期刊論文
1.藺增良(2002)。終點站兩種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計算。都市快軌交通,4,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英(2003)。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線相關問題研究。城市軌道交通研究,6(1),2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凌松濤、陳展華、梁東升、李晉(2000)。線路折返能力的計算。電氣化鐵道,4,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國寶、劉明姝、徐瑞華(2005)。城市軌道列車在中間站折返時的通過能力適應性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研究,8(6),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鍾志成、李治綱、張仕龍、張恩輔、林國顯、劉昭榮(2005)。臺鐵三位式號誌系統安全時距公式之構建與分析1441-14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仕龍、張恩輔、鍾志成、李治綱、林國顯、呂蕙美(2004)。臺北捷運 系統路線容量分析--以TCQSM為例1441-1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6)。軌道容量研究--臺鐵系統容量模式之建構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志成(2007)。軌道運輸之機廠位置及端末車站佈置對列車運轉調度的影響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志成(2010)。運輸系統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軌道系統 (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om Parkinson Transport Consulting Limited(1996)。Rail Transit Capacity。D.C.。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青峰(2006)。捷運固定閉塞區間與移動閉塞區間運能比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興盛(2003)。捷運列車延誤時班距調整模式之模擬分析--以臺北捷運中、高運量系統為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恩輔(2002)。捷運系統運轉整理之模擬分析。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ill, D. C.(2000)。Assessment of Mass Transit Turn-back Capacity Using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s。Computers in Railways \\ Allan, J. (ed.)。Southampton。  new window
2.洪育銘、何宜彰、陳榮吉(2010)。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最小班距運轉之簡介。軌道行車控制交流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1997)。臺北捷運公司高運量系統車務作業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04)。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Kittelson & Associates, Inc.(1999)。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2.Kittelson & Associates, Inc.(2003)。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