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的群體性抗爭行動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應星
作者(外文):Ying, Xi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34
頁次:頁17-25
主題關鍵詞:中國群體性抗爭行動群眾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王東進(2004)。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中國社會發展戰略,2004(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立平(2012)。「中等收入陷阱」還是「轉型陷阱」?。開放時代,2012(3),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2010)。以利益表達制度化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領導者,2010(3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8)。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應星(2011)。「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ser, Lewis A.、孫立平(1989)。社會衝突的功能。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cott, James C.、鄭廣懷、張敏、何江穗(2007)。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應星(2001)。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斯塔夫‧勒龐、馮克利(2007)。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菅強(2009)。中國突發事件報告。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eber, Max、甘陽(1997)。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克蘭德爾曼斯(2002)。抗議的社會建構和多組織場域。社會運動理論的前沿領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費孝通(1999)。鄉土重建。費孝通文集。北京:群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