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略論西學東漸與漢語詞匯演化的價值取向
書刊名:中國語文研究
作者:徐時儀
作者(外文):Xu, Shiy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011:1/2=31/32
頁次:頁1-16
主題關鍵詞:西學東漸語言接觸文白轉型碰撞交融Western learning spreading to the EastLanguage contactTrans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and dialectal languageCollisions and blend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馬祖毅(1980)。徐光啟与科学翻译。翻譯通讯,19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裘廷梁(1898)。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無錫白話報,18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時儀(2007)。“民主”的成詞及其詞義内涵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在貽(1979)。古代漢語詞義札記(二)。中國語文,19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時儀(2008)。略論漢語文白的轉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時儀(2011)。略論中國語文學與語言學的傳承和發展。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元任、李芸、王强軍(2001)。語言的意義及其獲取。語言文字應用,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斯年(1919)。怎樣做白話文。新潮,1(2),171-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士元(2008)。演化論與中國語言學。南開語言學刊,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趙元任(19530422)。語言的意義及其獲取。第十屆控制論會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時儀(2009)。略論漢語文白轉型與平民意識。上海市社會科学界第七屆學術年會。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宋代文獻整理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治心(2007)。中國基督教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89)。翻譯文學與佛典。佛學研究十八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作人(1989)。聖書與中國文學。藝術與生活。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鐘少華(2006)。從馬禮遜的華英字典看詞語交流建設。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鐘少華(2006)。馬禮遜的華英字典與康熙字典文化比較研究。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禮遜(1819)。五車韵府。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蛰存(1990)。《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導言。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一。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天瑜(2007)。“封建”考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7)。《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國威(2010)。近代中日辭彙交流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玄應。眾經音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吕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题。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望道(1980)。"文法”“語法”名義的演變和我們對文法學科定名的建議。陳望道語文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世璇(2007)。語言接觸性衰變的階段性和質變標誌。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學林出版社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沈國威(2010)。《近代中日辭彙交流研究》後記。近代中日辭彙交流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少華(2006)。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梅益(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Волвщ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ъ Язъікознание、鄭述譜(2000)。Науч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лв щ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詞彙學理論與應用(二)。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石鋒(1995)。訪王士元教授。漢語研究在海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Palmer, F. R.(1982)。Semantics。  new window
21.辭海編輯委員會(2002)。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亨.羅賓斯(1986)。普通語言學概念。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建忠(1898)。馬氏文通。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馮天瑜(2004)。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漢字術語生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5)。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西字奇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望道(19601125)。“文法”“語法”名義的演變和我們對文法學科定名的建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