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宋米芾〈論書帖〉辨析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周惠珊
作者(外文):Chou, Hui-sh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4
頁次:頁367-387
主題關鍵詞:米芾書法藝術尚意醞釀期型塑期成熟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我國之書法,追溯文字的起源,新石器石代的陶文以見端倪,商周以來文字經歷實用紀錄之過程,發展到漢末,歷經千餘年的演變,能夠透過毛筆書寫而將文字傳達出自身情感的寫照,在演變的過程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寄情審美的獨特藝術。尤在宋「尚意」之風氣下,更可以從書家作品中感受當下個人情感流露之寫照,亦可說宋朝是書法轉變的重要時期。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更是在書法藝術上突破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開創行草書法之獨特,因此筆者以米芾之作品為現此階段之探討,並以宋米芾〈論書帖〉之辨析為主要探究對象,茲以米芾作品分為早期(30-40歲)-醞釀(萌芽),中期(40-50歲)-型塑期,晚期(50歲以後)成熟期,再者以作品相互分析推論無紀年之〈論書帖〉為何時之作,為本篇探討之主旨所在。
期刊論文
1.由興波(2006)。米芾的書法藝術觀。中國期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或華(197108)。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中華文化復興月刊,4(8),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緯中(199606)。米芾「論書帖」辨字。故宮文物月刊,14(3)=159,119-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敦禮(199406)。論米芾書法之特色。藝術學報,54,6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雄祥(197809)。米芾年譜。幼獅月刊,48(3),47-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故宮博物院(2011)。米芾草書合帖。北京:紫禁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莉(2005)。米芾 書藝珍品賞析。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故宮博物院(1980)。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11卷)。台北:故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方綱(1978)。米海岳年譜。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正成(1993)。中國書法全集38‧宋遼金。北京:榮寶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家絡(1962)。宋元人書學論。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家絡(1988)。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軾(1975)。書論。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米芾(1965)。寶晉英光集。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脫脫(1962)。宋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丑(2004)。清河書畫舫。台北市:台灣商務印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