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女子組57公斤級之技術分析曾櫟騁選手vs.金牌選手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劉小嫻 引用關係熊漢琳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2:2
頁次:頁128-139
主題關鍵詞:倫敦奧運戰術技術分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76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2012年倫敦奥運銅牌選手曾櫟騁及金牌英國Jade Jones選手 之攻擊型態、攻擊數、得分數、成功率、慣用腳、主要攻擊技術等。研究方法採錄影系統觀察分析法,將所得結果利用敘述統計與成對樣本t檢定。研究結果為: 一、曾櫟騁屬主被動均衡的選手,以被動攻擊次數多獲取高得分率,得分專長腳為被動右後腳。在主動及被動方面均採左前右後為主要得分站姿,中端攻擊技術及得分以右後腳前踩、右前腳旋踢及左後腳旋踢為主;上端攻擊技術及得分以右後腳内掛下壓踢為主。二、Jade Jones屬主動積極進攻型的選手,以主動攻擊次數多獲取高得分率,得分專長腳為右前腳。在主動及被動方面均以右前左後站姿為主要得分站姿,中端攻擊得分技術以右前腳滑步侧踢及右前腳侧踢為主;上端攻擊得分技術以右前腳上端侧踢為主。研究結果發現Jade Jones在右前腳侧踢攻擊得分成功率最高。爰此,建議本研究結果可供國家隊教練及同量級選手,作為假想對手針對性戰略思維與模擬技戰術訓練的依據。
期刊論文
1.吳燕妮、蔡明志、邱共鉦(20080500)。2008奧運跆拳道世界區資格賽女子57公斤級金牌選手比賽攻擊型態與技術運用分析--Lim Su-jeong 選手個案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44-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友文、闕月清、張家銘(20090300)。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體育學報,42(1),3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alco, C.、Alvarez, O.、Castillo, I.、Estevan, I.、Martos, J.、Mugarra, F.、Iradi, A.(2009)。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in a roundhouse kick's execution time and impact force in Taekwondo。Journal of Biomechanics,42(3),242-248。  new window
4.鄭大為、魏香明(20090400)。跆拳道技擊競賽採用電子護具計分對其競技思維的影響。大專體育,101,122-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昭晴、相子元(19970600)。跆拳道比賽男、女得分動作之成績分析。中華體育季刊,11(1)=41,88-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銘鍵、吳燕妮(20101100)。跆拳道比賽技術分析--以2009年香港東亞運男子金牌選手為例。大專跆拳道學刊,2,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景琪、湯文慈(20091200)。跆拳道近期競賽攻擊特徵與踢擊技術動作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3(4)=91,68-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燕妮(20120300)。優秀女子跆拳道選手比賽技術分析:個案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4(1),8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宗龍(2008)。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的奪牌利器--情報蒐集小組。運動管理,12,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Luk, T. C.、Hong, Y.、Chu, D. P. K.(2001)。Analysis of strategy used in Taekwondo competition。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San Francisco, CA。  new window
2.蔡明志、邱共鉦(200904)。2008年北京奧運會跆拳道優秀選手比賽技術分析--以女子49公斤級金牌吳選手靜鈺為例。輔仁大學第二屆全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231-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共鉦、陳淑貞、孟範武、相子元(2005)。2004年荷蘭公開賽男子組 54-58公斤級金牌選手腳部得分技術分析-朱木炎選手之個案研究。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483-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明志、張雅棻(2004)。2003年德國男子第16屆世界跆拳道錦標賽蠅量級金牌選手比賽型態與技術運用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自然與人文教育科學」全人教育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i, Y.、Yan, F.、Zeng, Y.、Wang, G.(200508)。Biomechanical analysis on round house kick in taekwondo。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Beijing, China。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佳融(2011)。競賽實務報告2011 年第26 屆深圳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訓練競賽實務報告(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聰達(2012)。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世界區資格賽女子組49公斤級前三名技術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奕揚(2008)。2007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金牌技術分析--吳靜鈺個案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月英(2000)。柔軟度對於女子跆拳道選手上端旋踢及下壓踢踢擊動作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芷菱(2007)。2006杜哈亞運女子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慶豐(2005)。2004雅典奧運男子組第一量級跆拳道之技戰術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玉貞(2001)。跆拳道後旋踢之運動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葉榮(1999)。跆拳道下壓踢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玉麒(2006)。2005東亞運跆拳道比賽三強技術分析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後坤(2008)。2006 年杜哈亞運跆拳道男子第二量級技術分析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im, Y.(2002)。Effect of practice on pattern changes: Roundhouse kick in taekwondo(碩士論文)。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Fort Worth, TX。  new window
圖書
1.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2009)。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competition rules。Seoul, Korea: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