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語神學:「無形的教會」與「公共的信仰」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李向平
作者(外文):Li, Xiangp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2
頁次:頁57-69
主題關鍵詞:無形的教會公共的信仰現代性去教會Invisible churchPublic faithModernityDe-churc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馬敏(1995)。韋卓民的基督教文化觀。道風:漢語神學學刊,3,154-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光滬(2004)。漢語神學在中國大陸學術界--現狀與展望。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慶球(2000)。會遇系統神學--真理與信仰體驗的整理。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川崎修、斯日(2002)。阿倫特:公共性的複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明嘉(2008)。甚麼是西方的學術神學。漢語學術神學:作為學科體系的基督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克斯.斯塔克豪思(2008)。公共神學與民主的未來。公共神學與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倫理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abrmas, Jürgen、童世駿(2003)。在事實與規範之間:關於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子淳(2008)。多元性漢語神學詮釋。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uckmann, Thomas、覃方明、陳維綱(1995)。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教問題。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rendt, Hannah(1958)。The Human Condi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9.劉小楓(2000)。漢語神學與歷史哲學。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