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性」抑或「神學性」:漢語神學與中國社會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謝志斌
作者(外文):Xie, Zhibi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2
頁次:頁71-84
主題關鍵詞:漢語神學中國社會神學意義Sino-Christina theologyChinese societyTheological signific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何光滬(2004)。漢語神學在中國大陸學術界--現狀與展望。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龍斌(2009)。公共領域的,聖經,賞析:兼論「基督不丢石頭」。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通訊,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朝(2005)。略論漢語神學研究三特質。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ackhouse, Max(1993)。The Future of Human Rights。Christian Century,110,662。  new window
5.余杰(2009)。中國家庭教會的公開化及基督徒公共分子群體的出現。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暨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通訊,6,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志斌(20080100)。漢語神學「公共」之可能。道風,28,329-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慧林(2003)。「漢語神學」的問題領域。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200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利明(1997)。基督教與中國社會變遷。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85)。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念群(2006)。「社會福音派」與中國基督教鄉村建設運動的理論與組織基礎。信仰與社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小楓(1996)。「道」與「言」--華夏文化與基督文化相遇。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光滬、許志偉(2001)。儒釋道與基督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品超、李景雄(2001)。儒耶對話新里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品超(2002)。基督宗教與儒家對談生命與倫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imes, Michael J.、Himes, Kenneth R.(1993)。Fullness of Faith: The Public Significance of Theology。New York:Paulist。  new window
9.Robert, Benne(1995)。The Paradoxical Vision: A PublicTheolog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inneapolis:Fortress。  new window
10.Tracy, David(1981)。The Anabgiccd Imagination: Christian Theology and the Culture of Pluralism。New York:Crossroad。  new window
11.阿利斯特.麥格拉思、蔡錦圖、陳佐人(2009)。宗教改革運動思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明嘉、黃保羅(2004)。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師寧(2005)。當代北京的基督教與基督徒--宗教社會學個案研究。香港:道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秦家懿、孔漢思、吳華(1997)。中國宗教與基督教。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