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奏讞書》中的秦漢財產犯罪案件
書刊名:法制史研究
作者:張銘
作者(外文):Chang, M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3
頁次:頁193-233
主題關鍵詞:秦漢簡牘張家山睡虎地龍岡奏讞書盜罪裁判史QinHanBamboo slipsZhang Jia ShanShui Hu DiLong GangZou Yan ShuProperty crimeJudicial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程政舉(2007)。張家山漢墓竹簡反映的乞鞫制度。中原文物,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浩(1995)。談《奏讞書》中秦代和東周時期案例。文物,3,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銘(20120600)。《奏讞書》中的秦漢逃亡犯罪案件。法制史研究,21,4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學勤(1993)。《奏讖書》解說。文物,1993(8),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均明(2002)。張家山漢簡所反映的適用刑罰原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117-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邢義田(2003)。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燕京學報,新1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1985)。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文物,1985(1),9-1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全民、王自力(1997)。「白徒」初探。社會科學戰線,5,17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子今(200210)。漢初查處官員非法收入的制度--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讀札記。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政舉(2007)。奏讞書所反映的先秦及秦漢時期的循實情斷案原則。法學論壇,6,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文慶(2008)。關於秦、漢簡牘文獻所見盜罪的幾點探索。新發現‧新學問:弱水簡牘研讀會成果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弱水簡牘研讀會主辦 。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銘(2008)。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探微(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伯元(2005)。出土法律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秋官‧朝士。周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律序。晉書‧刑法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索隱。史記‧夏侯嬰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本紀。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郡國志。後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伯元(2005)。有關契卷的幾個問題。出土法律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宮宅潔(2003)。秦漢時期的審判制度--張家山漢簡奏讞書研究。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制史重要成果選譯‧通代先秦秦漢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忠煒(2007)。讀《奏讞書》「春秋案例」三題。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旅寧(2005)。《奏讞書》考述。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力(2007)。「隸臣妾」身分再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子水(1980)。衛靈公。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史次耘(1980)。萬章。孟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向(1984)。雜事第一。新序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元駿(1988)。雜言。說苑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勤華(2006)。中國法學史(第一卷‧修訂本)。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景賢(1997)。漢代法制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汪世榮(1997)。中國古代判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David, René、漆竹生(1990)。當代主要法律體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建、姚榮濤、王志強(2000)。中國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賈公彥。大司寇。周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曄(1983)。郭陳列傳。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六典。廣雅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念孫(1985)。讀書雜誌。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鈺雄(2003)。刑事訴訟法。台北:林鈺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山田(200010)。刑法通論。臺北: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桓譚(1977)。新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晉藩(1997)。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紅林(2005)。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曹旅寧(2005)。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彭浩、陳偉、工藤元男(2007)。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書出土法律文獻釋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蔡萬進(2006)。張家山漢簡《奏讞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冨谷至、柴生芳、朱恒曄(2006)。秦漢刑罰制度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6)。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奏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Gifis, S. H.(1996)。Law Dictionary。Hauppauge, NY: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new window
39.高敏(2000)。秦簡為吏之道中所反映的儒法融合傾向。睡虎地秦簡初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Walker, David M.(1980)。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1.裘錫圭(2002)。先秦古書中的錢幣名稱。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集。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池田雄一。春秋時代の治獄について--魯.衛の新出土案例。アジア史における制度と社會--アジア史研究(20)。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伯元(2005)。秦漢律中的《收律》考述。出土法律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貨殖列傳。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藤田高夫、楊振紅(2001)。秦漢罰金考。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收(1979)。郭祚傳。魏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