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植一株連結群我的樹:從〈代謝派未來都市展〉,與<臺北設計城市展〉談起
書刊名:博物館與文化
作者:郭揚義
作者(外文):Kuo, Yang-y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6
頁次:頁203-216
主題關鍵詞:代謝派未來都市展臺北設計城市展展覽活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連俐俐(2013)。特展現代啓示錄弔「武丁與婦好」。今藝術,248,16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時瑋(20080300)。房子、棚子與摺子--「黃聲遠」與「邱文傑(大涵)」在地建築作品的德勒茲式複性建構。城市與設計學報,19,177-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emes de Oliveira, F.(2011)。Of Metabolism: Future Cities for our Contemporary World。Research Journal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14,77-81。  new window
圖書
1.Dean, David、蕭翔鴻(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姍姍、呂怡屏、沈至柔(2013)。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臺北市: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rampton, Kenneth、蔡毓芬(2004)。現代建築史:一部批評性的歷史。臺北市:地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in, Z.(2010)。Kenzo Tange and the Metabolist Movement: Urban Utopias of Modem Japan。New York:Taylor & Francis。  new window
5.MacLeod, S.(2005)。Reshaping Museum Space: Architecture, Design, Exhibitions。Oxon:Routledge。  new window
6.Harvey, D.、王志弘(2004)。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臺北市: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ennett, Richard、黃煜文(2003)。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俊雄、徐明松(2008)。粗獷與詩意: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臺北:木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龍應台(20080514)。文化政策,爲什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郁佳(20130731)。小確幸--集體主義分泌的潤滑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書章(2013)。策展人的話:How Adaptive in Urban Network Booting--2013台北設計城市展。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導覽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