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學熱」、民族主義轉向與思想史研究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雷頤
作者(外文):Lei, Yi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41
頁次:頁4-17
主題關鍵詞:國學民族主義思想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國燾(19221206)。知識階級在政治上的地位及其責任。嚮導,1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華男(19240329)。受「國故毒」的學生聽著。中國青年,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1)。批判民族文化虛無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學術座談會發言摘編。高校理論戰線,199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為民(1994)。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活動贏得國內外好評。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開誠(1989)。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增強愛國議思想感情。群言,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青、史革新(1991)。「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學術座談會綜述。高校理論戰線,1991(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4)。中共中央關於印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4(20),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4)。中宣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4(4),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5)。中宣部 中央文明辦 教育部 民政部 文化部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9),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易啟洪(1997)。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7(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崔乃林、黃寶先(2001)。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永(2007)。「國學熱」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中國市場.學術論叢,2007(3),5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任靜(2010)。「國學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啟示。學理論,2010(25),282-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芸(2007)。「國學熱」現象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思考。銅陵學院學報,2007(1),12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娟(2009)。近年來國家文化安全熱點問題分析。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9(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斐(2011)。國學與國家文化安全。文化藝術研究,2011(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雷頤(1997)。今天非常「法蘭克福」。讀書,1997(1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曉光(2010)。陣地戰--關於中華文化復興的葛蘭西式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bermas, Jürgen、張博樹(1989)。交往與社會進化。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aston, David、王浦劬(1989)。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澀澤榮一、王中江(1996)。論語與算盤。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Kuhn, Thomas S.、金吾倫、胡新和(2003)。科學革命的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ber, Max、閻克文(2010)。經濟與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畢全忠(19930816)。國學,在燕園又悄然興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哲(19930818)。久違了,「國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之昉(19931201)。高屋建瓴,啟迪後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季羨林(19940216)。國學漫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江濤,丁靜(20131021)。將英語拉下「神壇」?--透視北京中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8627.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澤民(2002111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4032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長之(1955)。胡適的思想面貌和國故整理。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彙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祺(1955)。批判胡適派的考證方法。胡適思想批判資料集刊。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應熙(1955)。胡適的治學方法和其反動本質。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彙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頤(20130000)。名同實異 : 胡適的「整理國故」與大陸當代「國學熱」比較。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紀念胡適先生一二○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秀威資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1)。光緒元年九月初二日工科給事中陳彝片。洋務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1)。光緒七年正月初十日翰林院侍讀周德潤奏。洋務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1)。光緒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禮部尚書奎潤等奏。洋務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1)。光緒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內閣學士文治奏。洋務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