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民族問題的「反思潮」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姚新勇
作者(外文):Yao, Xin-yo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41
頁次:頁31-44
主題關鍵詞:民族族群民族問題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文化多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納日碧力戈(1990)。民族與民族概念辨正。民族研究,1990(5),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納日碧力戈(1995)。民族與民族概念再辨正。民族研究,1995(3),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戎(2001)。評安東尼.史密斯關於「nation」(民族)的論述。中國社會科學,2001(1),141-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戎(2008)。新疆民族教育的發展與雙語教育的實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6(2),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戎(2004)。理解民族關係的新思路--少數民族問題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6),122-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郝時遠(2002)。中文語境中的「族群」及其應用泛化的檢討。思想戰線,28(5),60-7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uibernau, Montserrat(2004)。Anthony D. Smith on n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y: A critical assessment。Nations and Nationalism,10(1/2),125-141。  new window
8.郝時遠(200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民族關係。民族研究,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鞍鋼、胡聯合(2011)。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建樾(2005)。多民族國家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民族問題的解決--評民族問題的「去政治化」與「文化化」。世界民族,2005(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鞍鋼、胡聯合(2011)。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新華文摘,2011(24),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東明(2005)。關於「民族」與「族群」概念之爭的綜述。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海路、徐杰舜(2011)。中國族群研究:緣起、成就及問題。廣西民族研究,2011(1),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裴聖愚、陳永亮、公銘(2012)。評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說--民族理論研究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戎(2013)。關於當前我國民族問題的進一步討論--也談「第二代民族政策」。民族社會學研究通訊,12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戎(1997)。美國的種族與少數民族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13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戎(2000)。論民族意識的產生。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戎(2000)。關於「民族」定義。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Rudelson, Justin Jon(1992)。Bones in the Sand: The Struggle to Create Uighur Nationalist Ideologies in Xinjiang(博士論文)。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納日碧力戈(2000)。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威爾・金里卡、鄧紅風(2005)。少數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公民。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立中(2010)。理解民族關係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建樾、周競紅(2010)。族際政治在多民族國家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mith, Anthony D.(2009)。Ethno-symbolism and Nationalism: A Cultural Approach。Routled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6.馬戎(1996)。西藏的人口與社會。北京:同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姚新勇。文化民族主義視野下的轉型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海洋(20111202)。論民族團結是中國立國之本而共和憲政是國民共識底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6994f01010wpl.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戎(20100120)。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癥結與出路,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郝時遠(20120203)。評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郝時遠(20120203)。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則不容改變--評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說之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80807)。目擊者:河南中牟回漢衝突的根源,http://bbs.m4.cn/thread-87534-1-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3年寧夏西吉的被美譽為血脖子教哲合忍耶門宦沙陳事件,www.docin.com/p-49286272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姚新勇(2012)。當代中國「種族民族主義思潮」觀察。原道。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