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術評價如何推動成果創新--對人文社科學術評價機制的探討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楊紅艶
作者(外文):Yang, Hongya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7:4=56
頁次:頁95-104+201
主題關鍵詞:學術評價成果創新機制人文社會科學Academic evaluationInnov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Mechanism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葉繼元(2010)。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探討。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渝(1992)。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分類標準及其量化途徑。社會科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自龍、楊紅艷(2011)。學術評價: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優化選擇--人文社科論文評估指標體系的完善與實施新探。江漢論壇,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少强(2008)。論科學建制背景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評價與管理,12,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紅艷(2012)。基金資助對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質量的影響--基於“複印報刊資料”轉载論文評分數據。情報理論與實踐,8,101-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詹先明(2009)。學術共同體建設:學術規範、學術批評與學術創新。江蘇高教,2009(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大椿(2010)。構建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管理創新平臺。中國社會科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惠玲(2012)。高校科研考核改革的深度探索與思考。中國高等教育,5,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湯一介(2011)。我不是哲學家。中國教育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樹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005)。現代經濟詞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忠尚(1989)。軟科學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仁威(2007)。新世紀青年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榮華(2002)。世界塑料材料大全。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2010)。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實施方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卜衛、周海宏、劉曉紅(1999)。社會科學成果價值評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11)。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13_zcwj/201111/12630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