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際上運動人類學門的發展
書刊名:臺灣體育學術研究
作者:文多斌徐元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en, To-pinHsu, Yuan-m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57
頁次:頁11-22
主題關鍵詞:人類學文化人類學運動人類學AnthropologyCultural anthropology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運動人類學術屬性偏重於文化(社會)人類學的領域。文化人類學則是人類學的分支學科。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這個領域包括文化多樣性研究、文化普遍性探索、社會結構、象徵主義闡釋,以及大量的相關研究。因此,歐美地區,運動人類學論文多數為文化(社會)人類學者投入撰寫。然而,亞洲的運動人類學論文多數為體育與運動學者投入撰寫,並且定期由亞洲運動人類學學會舉辦研討會。整體來說,運動人類學領域仍有待東西方學者們努力發展與深耕。
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is a kind of cultural (social) anthropology.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a branch of anthropology. From the broadest perspectiv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field, the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universality, social structure, symbolism, interpretation, and a great number of relevant studies included. Therefore, the majority dissertations of 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were written by cultural (social) anthropologists in Europe and America. However, most dissertations of that were written b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holars in Asia and the conferences were held by Asain Society of Sport Anthropology in regular. All in all, 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needs the further coope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scholars in the future.
會議論文
1.一階千繪(201011)。日本福岡縣民俗節慶的相撲活動。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小木曾航平(201011)。泰式傳統按摩技法--伸展技法及其形成的歷史背景。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林貴幸(201011)。拜師與叛師--臺灣空手道團體的倫理秩序。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帆、楊雪芹(201011)。納西族大學生體育融創行為的調查研究。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5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碧琴(201011)。運動痛苦模式之內涵初探--以臺灣優秀女性運動員之痛苦經驗為例。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56-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加耀(201011)。異鄉的聲音:出國的網球員與做田野的人類學家。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河合宏信、遠藤保子、Osazuwa(201011)。非洲傳統舞蹈與break dance。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9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宗喀.漾正岡布、劉鐵程(201011)。復活的記憶--卻西德哇傳統村運會的應用人類學研究。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7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利洙、池東哲(201011)。對武術家德菴赴日本之旅的真實與虛構之探討。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真田久(200109)。日本研究運動人類學的狀況。2001年中日韓運動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晟(201011)。苗族傳統武術的創造--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溝良村為例。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35-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橋京子(201011)。Kalarippayattu 身體形成與健康的關係。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細谷洋子(201011)。非裔巴西文化之身體技法的形成--以一種戰舞和四種民族舞蹈為基礎。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金芳(201011)。宗教文化中劍術的身體經驗--一個運動人類學的探究。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園家晉一(201011)。印尼Paraga民族傳統藤球的身體技法。第一回運動人類學會大會,亞洲運動人類學會 。東京:亞洲運動人類學會。128-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and, Robert R.(1999)。Anthropology, Sport, and Culture。CT: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2.王建民、艾倫.巴納德(2008)。人類學歷史與理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wan, Jane K.(1990)。Dance and the Body Politic in Northern Greece。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Brownell, Susan(1995)。Training the Body for China: Sports in the Moral Ord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5.Geertz, Clifford(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Harper & Row:Basic Book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lanchard, Kendall(1995)。Anthropology of Sport: Theory and Method。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Connecticut: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2.Des chene, Mary(1997)。Locating the past。Anthropological Location。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