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人身心整合工作初體驗Rubenfeld Synergy Method之理論與個人實務反思
書刊名:輔導季刊
作者:蔡欣妤
作者(外文):Tsai, Hsin-y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50:4
頁次:頁50-57
主題關鍵詞:Rubenfeld Synergy Method身心整合工作身體心理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在許多學者強調身心靈合一的概念時,筆者有緣至美國學習Rubenfeld Synergy Method(簡稱RSM),特以本文整理並分享華人體驗此療法的過程與感受,以及與更多有興趣之讀者一起交流。筆者接受RSM第一階段訓練 —Somatic Synergy,焦點在於身心一體的概念,透過聆聽的接觸(listening touch)與個案工作。根據個案於療程後的回饋,有以下幾點發現:1.多數個案能於四十五分鐘的療程紓解全身的緊繃感,並且獲得放鬆,整個人充滿新的能量。2.在療程中,個案有機會能夠傾聽自己身體的話語,專注於身體的覺察。幾次的體驗後,多數都能夠增加身體覺察的敏感度。3.個案學習到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是很重要的,進而開始主動關懷自己。4.人與人之間能量的流動。治療者與個案身體的碰觸能夠重新帶動體內停滯的能量,使之再度活絡。身體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透過治療者溫和、輕柔的撫觸,不僅獲得放鬆的機會,也增加了個案對身體的覺察力,更懂得愛惜自己。
圖書
1.Gordon, R.、蔡永琪(2008)。量子觸療好簡單。臺北市:橡實文化:大雁文化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鴻玉(2007)。就讓他做自己:「LOVE症候群」身心靈無痛治療法。臺北市:賽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ubenfeld, I.(2001)。The listening hand: selfhealing through the Rubenfeld synergy method of talk and touch。New York:Baker & Taylor Books。  new window
4.Ashley, M(1905)。Touching: the human significance of the skin。New York:Harper & Row。  new window
5.Rothschild, Babette(2000)。The body remembers: the psychophysiology of trauma and trauma treatment。W. W. Norton & Company。  new window
6.Nevis, Edwin C.、蔡瑞峰、黃進南、何麗儀(2005)。完形治療:觀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aldwell, Christine、廖和敏(2004)。身體的情緒地圖。臺北市: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