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直白.轉喻--心象演繹」陳鈺守繪畫創作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陳鈺守
作者(外文):Chen, Yu-sho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7
頁次:頁317-370
主題關鍵詞:繪畫與文學比喻象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自文人畫興起以來,文學與繪畫便相互輝映、影響和默化,並形成由宋朝以來至二十世紀,文人畫體系的一支獨秀。文學是抽象情思的文字化,繪畫是視覺元素的畫面構成,兩者在不同藝術類別中,如何互資共映,是我所探討的問題。平日的閱讀習慣和日常書寫,總會觸類旁通或心有戚戚的有所感思、體悟,便有繪畫創作的靈感與實踐,本次研究論文「直白‧轉喻─心象演繹」,主要針對文學修辭中「比喻」和「象徵」的表現方式,融入繪畫之中,作為創作臻境的方式。並以回顧自身繪畫技法養成的過程,探討繪畫技法的取捨運用與融會貫通。研究論文共分五個章節,內容大致如下:第一章: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並將論文題目作淺顯易懂的解釋,附有論文架構圖與主要引用資料分析。第二章:蒐集文學修辭中「比喻」與「象徵」的相關資料予以分析,參考古今畫家的優秀作品與案例回顧,以及以往繪畫作品與比喻、象徵間的關係回顧,並以此作為此次研究的理論依據。第三章:回顧自身繪畫養成訓練過程,並以包容並蓄的態度,將表現形式與技法應用作整理,企圖展現繪畫表現技法中的更多可能性。第四章:將此次創作研究的作品逐件分析,共分為「畫以載道」、「聊以自娛」兩個系列,從立意、構圖、技法等層面進行探討。第五章:將本次的創作研究心得作總結與分析,並展望未來的創作方向與發展。
圖書
1.朱光潛(1986)。談美。永和市:智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凌嵩郎(199609)。藝術概論。全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劍父(1989)。我的現代國畫觀。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傳席(2003)。中國名畫家全集--徐悲鴻。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凌崧郎(199609)。藝術概論。全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im, Krause(2009)。色彩索引。台北縣:龍溪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積寅(2005)。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永年、邵彥、汪曉青(2002)。中國繪畫欣賞。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秋雨(1990)。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金湘斌(201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人教育百寶箱,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386, 2013/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維國(200212)。報喜圖3--記憶與情境的堆疊。報喜圖。臺北市:林耿藝術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千惠(200909)。穹界之花:閱讀司徒強的「囚光之境」與其「人間情話」。誠品畫廊:司徒強。臺北市:誠品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