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廣州話長[a]和短[ɐ]元音的聽辨實驗
書刊名:中國語文研究
作者:石鋒麥耘
作者(外文):Shi, FengMai, Yu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2003:2=16
頁次:頁50-60
主題關鍵詞:廣州話元音長元音短元音粵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0
期刊論文
1.李行德(1985)。廣州話母音的音值及長短對立。方言,19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學良、羅季光(1962)。我國漢藏語系語言母音的長短。中國語文,19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麥耘(1998)。漢語音節-音位層次分析--以廣州話為例。語言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鋒(1994)。關於音節內部時長關係的幾個問題。中國語言學報,19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鋒、劉藝(1999)。香港粵語長短母音的聽辨實驗。東方語言與文化,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ang, William S.-Y.、Li, Kung-Pu(1967)。Tone 3 in Pekinese。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0(3),629-63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家教(1990)。廣州方言的ɐ。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新魁(1990)。數百年來粵方言韻母的發展。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振興、張惠英(1997)。廣州話音系的分析和處理。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鐘奇(1997)。廣州話的長短音在其他方言中的對應。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慧英、白宛如(1958)。廣州音和北京音的比較。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錫淩(1941)。粵音韻匯。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o, Diana(1971)。Structure of the Syllable in Cantonese。The Hague:Mouton。  new window
4.Wang, William S-Y.(1991)。Exploration in Language。Pyramid Press。  new window
5.高華年(1980)。廣州方言研究。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Yue-Hashimoto, Oi-kan(1972)。Phonology of Cantone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Chao, Yuen-Ren(1947)。Cantonese Prim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袁家驊(1983)。漢語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元任(1980)。語言問題。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洪年(1972)。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新魁、黃家教、施其生、麥耘、陳定方(1995)。廣州方言研究語法部分。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叔新(1987)。廣州話的長短母音問題。語言研究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勳寧(1982)。古入聲在清澗話中的分化與廣州話的長短入。語言學論叢。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勳寧(1998)。古入聲在清澗話中的分化與廣州話的長短入。現代漢語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其生(1990)。廣州方言母音音位再探討。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鋒(1995)。關於音節內部時長關係的幾個問題。語音叢稿。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元任(1985)。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