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論「大五四」的主調,及其何以被「壓倒」--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一)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秦暉
作者(外文):Qin, Hu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50
頁次:頁19-34
主題關鍵詞:新文化運動救亡壓倒啟蒙個人自由反法之儒巴黎和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胡適(19350512)。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再談「五四」運動。獨立評論,15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陽(1991)。揚棄「民主與科學」,奠定「自由與秩序」。二十一世紀,1991(2月號)=3,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澤厚(1998)。知識份子不應一頭沉入整理國故或追逐西學中。二十一世紀,1998(4),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獨秀(19210901)。太平洋會議與太平洋弱小民族。新青年,9(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茅盾(19380501)。「五四」的精神。文藝陣地,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毅(2006)。章門弟子與近代個性解放思潮。北方論叢,2006(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啟天(1924)。新國家主義與中國前途。少年中國,4(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茅盾(19310920)。關於「創作」。北斗,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秦暉(20110819)。不仁不義的帝制和亦道亦德的憲政--辛亥之變的價值觀基礎。南方周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汪精衛(19060405)。希望滿洲立憲者盍聽諸。民報,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錫鴻(1981)。英軺私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88)。列寧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澤東(1968)。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薛福成(2004)。薛福成日記。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瓦支、李國英(1989)。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朝光(2007)。中國近代通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ead, Walter Russell(2002)。Special Providenc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8.張樹聲、何嗣焜(1968)。張靖達公(樹聲)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1996)。論語集註。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容閎、徐鳳石、惲鐵憔(1981)。西學東漸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樹聲(2010)。張靖達公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薛福成、鍾叔河(1985)。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芳川(2001)。清代外務部中奧關係檔案精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祥麟(1937)。門戶開放與中國。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觀濤、劉青峰(2008)。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嵩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郭嵩燾日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叔河(1985)。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侯宜杰(1993)。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繼畲(1968)。瀛環志略。臺灣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嵩燾(1984)。與友人論仿行西法,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秦暉(2003)。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傳統十論--本土社會的制度、文化及其變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仁玕(1973)。資政新篇。太平天國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魯迅(1981)。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嗣同(1981)。仁學。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元化(1999)。對於五四的再認識答客問。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五四」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郁達夫(1935)。[散文二集]導言。散文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羲(1981)。原法。明夷待訪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2002)。答陳同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1987)。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