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澳門立法會的利益代表看回歸後的社會運動
書刊名:一國兩制研究
作者:蔡永君
作者(外文):Tsoi, Weng Ku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6
頁次:頁106-115
主題關鍵詞:澳門立法會利益代表社會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王冠華(2006)。晚近西方社會運動研究。東嶽論叢,2006(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una, Juan Pablo、Zechmeister, Elizabeth J.(2005)。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Latin America: A Study of Elite-Mass Congruence in Nine Countrie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38(4),388-416。  new window
3.余永逸(20070300)。2005年澳門立法會選舉對澳門民主化的啟示。香港社會科學學報,32,5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婁勝華(2010)。混合與過渡:澳門選舉制度的變革及特徵分析。社會科學,2010(3),78-85+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立平(2002)。我們在開始面對一個斷裂的社會?。戰略與管理,2002(2),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志良(1999)。澳門政治發展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ilson, John(1973)。Introduction to Social Movement。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3.詹姆斯.安修、黎建飛(1994)。美國憲法解釋與判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伯特.傑克曼、歐陽景根(2005)。不需要暴力的權力--民族國家的政治能力。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ouraine, Alain(1981)。The Voice and the Eye: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vements。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婁勝華、潘冠瑾、林媛(2009)。新秩序: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加布里埃爾.阿爾蒙德、賓厄姆.鮑威爾、曹沛霖(1995)。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曹其真(2009)。立法會主席十年工作情況的總結報告。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冠瑾(2010)。澳門社團體制變遷--自治、代表與參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urr, Ted Robert(1970)。Why Men Rebel。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婁勝華(2004)。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盧兆興(1997)。議會派系、政黨、政治組合和選舉制度。九七過渡:香港的挑戰。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振、盧兆興(2010)。政治參以及政治動員:1995年香港立法局及1996年澳門立法會選舉比較研究。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政治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