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司法過程中的法律思維差異研究
書刊名:一國兩制研究
作者:鍾小凱
作者(外文):Zhong, Xiao-ka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5
頁次:頁163-174
主題關鍵詞: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司法體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張志銘(1998)。司法判決的結構和風格。法學,199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小凱(2006)。“司法為民”還是“司法在民”?--對大陸法與英美法司法過程中的法律思維的比較文化研究。高教理論導刊,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家弘(2003)。論法官造法。法學家,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塞爾柏寧斯、李浩(1997)。英國的法官。現代法學,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建國(1999)。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實現。法學研究,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大木雅夫、范愉(1999)。比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傑‧科特威爾、潘大松(1989)。法律社會學導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3)。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毅(1991)。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達明(1996)。英美證據法。廣州: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勒內‧達維、賀衛方(2002)。英國法和法國法:一種實質性比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宣良(1988)。理性主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Pound, Roscoe、唐前宏(2000)。普通法的精神。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棚瀨孝雄、王亞新(1994)。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道鸞(2000)。外國法院組織和法官制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谷口安平、王亞新、劉榮軍(1996)。程序的正義與訴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Watso, A.、李靜冰、姚新華(1992)。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埃爾曼、賀衛方、高鴻鈞(2002)。比較法律文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Zweigert, Konrad、Kötz, Hein、潘漢典、米健、高鴻鈞、賀衛方(2003)。比較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David, René、漆竹生(1984)。當代主要法律體系。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米爾吉安.R.達馬斯卡、鄭戈(2004)。司法和國家權力的多種面孔--比較視野中的法律程序。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梅利曼、顧培東、祿正平(2004)。大陸法系。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Glendon, Mary Ann、Gordon, Michael Wallace、Carozza, Paolo、米健(1993)。比較法律傳統。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齊匯。大陸法與英美法證據制度及其相關領域的比較研究,http://www.law-lib.com/hzsf/lw_view.asp?no=4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貴民。關於法官“造法”,http://old.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5679&k_title=&k_ content=&k_author=。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畢競悅(2005)。比較法、比較心態與比較方法--〈英國法與法國法:一種實質性比較〉評介。中國社會科學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