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廢除「國畫」之後--戰後臺灣水墨畫「東亞文化共同體」思想之形成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白適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i, Shih-m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04
頁次:頁56-69
主題關鍵詞:現代化現代水墨國畫終結論文化體系文化沙文主義東亞文化共同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7
自1950年代開始,戰後臺灣畫壇展開一波歷時數十年之久的現代化改革風潮,其結果,不僅對現代美術發展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更造就藝術史上最具現代性意義之成果。五○年代初期揭開序幕的「正統國畫論爭」以及六○年代之後的「國畫現代化」問題前後呼應,都可說是戰後傳統繪畫面臨外部挑戰以及如何在地化等問題所帶來的結果。戰後臺灣「文化上」的雙重斷裂,亦即日本現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皆無法滿足美術現代化的實際需求,故而,創造新的文化認同已成為戰後改革最急迫的任務。尤其是支持現代化的藝術家,對傳統繪畫或「國畫」的抨擊不遺餘力,1970年代中期,楚戈更大膽倡言廢除「國畫」,造成水墨界的一陣譁然。 廢除「國畫」的倡議,可謂革新派對守舊派陣營最激烈的一擊,反映新舊世代之間文化立場的極端對立。此場有關「正統性」、「文化主權」爭奪之戰的展開,可以說是來自戰後封閉的社會現況及國族主義思想的氾濫對文化現代化造成的壓抑所致。革新派主張藝術不應有東西或主從之分,意在建立一種世界一體的宏觀視野,以迴避中心主義;同時,批評主政者及守舊派對於「國畫」的迷信,已造成我們失去主導東亞文化進展的地位和機會,強調必須破除「中華文化沙文主義」以及東亞文化宗主國的自大心態,重新透過「東亞文化共同體」認識的普及,藉以創造超越國族主義思想的二十世紀現代文化。
期刊論文
1.李鑄晉(19721000)。一個新傳統的成長。幼獅文藝,226,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鑄晉(19920600)。現代水墨畫的新潮。龍語文物藝術,13,10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鑄晉(19940400)。「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臺灣美術,6(4)=24,2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懷碩(19840100)。納百川而為海:什麼是「現代中國畫」。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鐵華(19750400)。論中國繪畫的創造--現代水墨畫商榷。雄獅美術,50,3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鑄晉、徐術修(1969)。中國繪畫與世界藝術的關係。幼獅文藝,31(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懷碩(19730200)。傳統、現代與現代藝術。藝壇,5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懷碩(19870300)。我看當代水墨畫。藝術家,24(4)=142,108-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勤(19840300)。給青年藝術工作者的信(13):中國藝術今後發展之可能性。藝術家,18(4)=106,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勤(19840400)。給青年藝術工作者的信(14):現代化才是中國藝術的生路。藝術家,18(5)=107,3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鍾睿(19730100)。水墨畫會年展雜感。雄獅美術,23,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楚戈(19960900)。文化起源對審美的影響--東亞水墨畫的歷史背景。美育,7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楚戈(19940300)。現代中國水墨畫大展序。雄獅美術,277,6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楚戈(19951200)。拾穗文摘--叫「國畫」太沈重。拾穗,74=536,10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瓊瑞(2010)。吾道一以貫之--楚戈的藝術思維與成就。湖南文獻,38(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楚戈(19950400)。水墨現象。現代美術,59,4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瓊瑞(20031000)。線條的行走--楚戈的人文造型。臺灣美術,54,4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楚戈(1990)。建立嶄新中國風貌。時報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國松(20030900)。為五四補篇章--現代文人畫家楚戈。藝術家,57(3)=340,238-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適銘(2012)。楚戈有關「現代中國畫」之論述與意義建構。楚戈紀念畫展暨當代藝術研討會。台北市:政治大學藝文中心:財團法人楚戈文化藝術基金會。5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楚戈(19670712)。論現代中國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楚戈(19630905)。沉悶畫壇的提神者--看陳丹誠的畫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楚戈(19891117)。水墨畫家的使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楚戈(1991)。論現代中國繪畫。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臺北: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楚戈(1970)。論現代中國畫。視覺生活。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懷碩(1998)。放逐與自棄。苦澀的美感。台北縣: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懷碩(1998)。朗世寧與索忍尼辛。苦澀的美感。台北縣: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楚戈(1968)。沉悶畫壇的提神者--看陳丹誠的畫展。視覺生活。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國松(2006)。楚戈的現代中國畫。楚戈2005-2006。陶幼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楚戈(2013)。水墨畫家的使命。我看故我在--楚戈藝術評論集。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楚戈(2013)。隨心所欲常逾矩。我看故我在--楚戈藝術評論集。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