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梁山七器」與周代巡狩之制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陳絜
作者(外文):Chen, Jie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4:1=84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梁山七器巡狩制度湯沐邑商周地理Seven Bronzes of LiangshanImperial inspection tourRitual purification groundShang and Zhou geography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殷瑋璋(1989)。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銘銅器座談紀要。考古,1989(10),953-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洛陽市文物工作隊(1995)。洛陽東郊C5M906號西周墓。考古,1995(9),788-791+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克煜(1990)。索氏器的發現及其重要意義。文物,1990(7),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恩田(2002)。甲骨文中的濟南和趵突泉。濟南大學學報,2002(1),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恩田(2012)。商周甲骨文綴合舉例。古文字研究,29,142-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學勤(1984)。穆公簋蓋在青銅器分期上的意義。文博,1984(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學勤(2011)。紂子武庚祿父與大保簋。甲骨文與殷商史,新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宗德生(1985)。試論金文中的「周」。南開學報,1985(2),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永秉(2012)。穆公簋蓋所見周穆王大蒐事考。復旦學報,2012(5),130-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絜(2001)。從商金文的「寢某」稱名形式看殷人的稱名習俗。華夏考古,2001(1),8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絜(2009)。鄩氏諸器銘文及其相關歷史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1),1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壽(1980)。大保簋的復出與大保諸器。考古與文物,1980(4),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雪香(2007)。山東地區商文化聚落形態演變初探。華夏考古,2007(1),10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曦、許俊成(1981)。穆公簋蓋銘文簡釋。考古與文物,1981(4),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殷瑋璋(1990)。新出土的太保銅器及其相關問題。考古,1990(1),6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絜、趙慶淼(20151000)。「泰山田獵區」與商末東土地理--以田獵卜辭「盂」、「(??)」諸地地望考察為中心。歷史研究,2015(5),56-75+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齊文濤、王恩田(1972)。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文物,1972(5),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殷瑋璋、曹淑琴(1991)。周初太保器綜合研究。考古,1991(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學勤(1993)。克罍克盉的幾個問題。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309-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鄢國盛(2012)。商周時期的東夷與淮夷(博士論文)。南開大學,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元、孔穎達(200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小屯南地甲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瀧川龜太郎(1994)。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夢家(2004)。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陝西周原考古隊、尹盛平(1992)。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哲茂(2004)。甲骨文綴合續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沫若(1957)。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寬(2003)。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5)。滕州前掌大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裘錫圭(2012)。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洛陽市文物工作隊(1999)。洛陽北窯西周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201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2006)。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杰祥(1994)。商代地理概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鎮豪(2005)。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厚宣(2002)。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蘭、唐復年(1986)。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平(1995)。燕史紀事編年會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夢家(2004)。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國維(1984)。觀堂集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馬遷(196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厚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郭沫若(1978)。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鳳瀚(2009)。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絜(2015)。〈??方鼎銘〉與周公東征路線初探。古文宇與古代史。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桓(2012)。補釋甲骨文尋、瞑二字並釋"降永"。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鳳瀚(1998)。房山琉璃河出土之克器與西周早期的召公家族。遠望集。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貝塚茂樹、黃金山(1993)。關於殷末周初的東方經略。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丸道雄(1996)。再論殷墟卜辭中的田獵地問題。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郝導華、董博、崔聖寬(2012)。試論齊國的交通。東方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絜(1999)。燕召諸器銘文與燕召宗族早期歷史中的兩個問題。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絜(2011)。周代農村基層聚落初探。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