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再造王室:劉裕討桓集團的構成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馮典章
作者(外文):Feng, Tien-cha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50:1
頁次:頁23-43
主題關鍵詞:劉裕桓玄北府僑姓吳姓士族Liu_YuHuan-HsuanPei-FuThe ChiaosThe WusGentry cla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呂春盛(20131200)。東晉時期「晚渡北人」的形成及其不遇的原因。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0,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越智重明(1970)。東晉南朝の村と豪族。史學雜誌,79(1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祝總斌(1982)。劉裕門第考。北京大學學報,1982(1),5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井仁(1988)。参軍事考--六朝軍府僚属の起源をめぐって。文化,51(3/4),219-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矢野主税(1967)。東晉における南北人對立問題:その政治的考察。東洋史研究,26(3),282-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怡辰(2005)。論唐代的惡錢。華岡文科學報,27,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芬(2008)。晉宋之際政治研究--以桓玄、劉裕代晉為中心(博士論文)。廈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心揚(2010)。東晉士族的雙重政治性格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房玄齡(2010)。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昉(1998)。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佑(2003)。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田餘慶(2006)。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吉甫、賀次君(2005)。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魏徵(2002)。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約(2006)。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魏收(2003)。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欽若(2003)。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嚴耕望(2007)。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閻步克(2009)。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淑芬(1992)。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萬繩楠(2002)。魏晉南北朝史論稿。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湯用彤(1998)。魏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長孺(2011)。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慧蓮(1985)。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川勝義雄(2007)。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祖禹(2006)。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嚴可均(200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適(1977)。習學記言序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葛洪(1936)。抱朴子外篇。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子顯(2007)。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嵩(2009)。建康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司馬光(200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延壽(2003)。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寅恪(2000)。楚子集團與江左集團的轉移。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寅恪(2001)。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都築晶子(2010)。六朝時代的江南社會與道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的基本問題。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啟民(1978)。中古南方門第--吳郡朱張顧陸四姓之比較研究。中古門第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大渭(1998)。孫恩徐道覆起義的性質及其歷史作用。六朝史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餘慶(2004)。北府兵始末。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甘懷真(2008)。中國中古時期的君臣關係。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漢光(1997)。中古統治階層之社會成份。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村圭爾(1989)。六朝時代江南的地域社會與地域性。日中國際共同研究: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村圭爾(1995)。《劉岱墓志銘》考。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小尾孝夫(2006)。劉宋以後北府兵軍事地位考論--以東晉末至劉宋晉陵郡域上無實土僑郡縣的掌控方式為考察中心。南京曉庄學院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廣微(2006)。吳地記。漢唐地理書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義慶(2007)。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壽(2009)。三國志。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